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二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25.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些特征: (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 大; (2)“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 高; (3)“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 好.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计21分) 26.在测平均速度的试验中: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在实验中除了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还需要 ; (3)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秒表每格为1s),其中S1=0.3m,S2=0.15m,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下半段的路程的平均速度V3= m/s,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 (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27.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 弹起,(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28.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

29.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且传播声音的效果要 (填优于、差于)液体、气体中的效果.

(2)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对方的讲话. 30.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吹响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吹响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 ;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 .

3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与 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控制条件编号 A B C D E 琴弦的材料 钢 钢 尼龙丝 铜 尼龙丝 琴弦的长度/cm 20 20 30 40 40 琴弦的横截面积/mm 0.3 0.7 0.5 0.5 0.5 2(2)探究过程中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分析与归纳②实验探究③提出问题(或猜想)

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实验的全过程,所采取的步 骤的合理的顺序是: (只填数字代号).

四、计算题(32题8分,33题10分)

32.“蛟龙号”创造了“中国深度”﹣﹣下潜7062m.今年“蛟龙号”将远赴印度洋探索2700m深处活火山的奥秘.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母船与“蛟龙号”信息传递要借助于声呐.在2700m深处的“蛟龙号”收到正上方母船的指令需要多长时间?

33.在一次校运会110m跨栏比赛中,小明的成绩是18s,那么请问: (1)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如果一辆行驶中的电动车的速度表指示如图所示,比较小明和电动车的速度哪个更快?

2015-2016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3×2分=26分)

1.如图所示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③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④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⑤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

⑥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解答】解:A、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A错.

B、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是正确的. C、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C错. D、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所以D错.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分析】解答本题要弄清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和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解答】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 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D、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的不可避免性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3.某同学测量课本的宽度,四次记录结果分别为:17.40cm、17.42cm、17.40cm、17.41cm,则下列最接近课本宽度的是( )

A.17.41cm B.17.40cm C.17.4075cm D.17.42cm 【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算出四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来减小误差.

【解答】解: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四次测量的平均值是

≈17.41cm.在求平均值时,若出现除不尽的情况,

并不是小数点后的小数点位数越多越好,而是保留和题目给出数据的小数点位数相同.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注意再求平均值时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和题目给出数据的小数点位数相同.

4.正常运动的客车速度是20m/s,这句话的意义是( ) A.客车每秒钟运动的速度是20m B.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m C.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m/s D.客车通过的路程是20m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值的含义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

客车速度是20米/秒的物理意义是: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物理意义,只有在真正理解速度定义的基础上才能解决此题.

5.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

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

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耳朵的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 【专题】声现象.

【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介质判断、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来判断.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