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

译:老人和小孩,都愉悦而自得其乐。 8、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 渔人对眼前的景色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四、阅读理解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文章为了吸引读者,多处设置了悬念。

B.文章开头写桃林的美好,是为了渲染神秘的气氛,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C.文章先写渔人偶然进入了桃源,结尾又写刘子骥寻而未果,前后矛盾。 D.“沿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下文找不到桃花源埋下伏笔。 3、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①对桃源外的朝代变化感到吃惊;②因世间社会动乱黑暗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叹惋。)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小石潭记》

一、解释加点的词

(一)字词解释。 1、从小丘西.

行百二十步(向西) 2、水尤.清冽.

(格外)(凉)

3、隔篁竹..

(竹林) 4、如鸣珮环....(好像佩戴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5、心乐.之 (以??为乐) 6、全石以为底.....

(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7、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8、为坻.

(水中高地) 9、为嵁.(不平的岩石) 10、青树翠蔓..

(翠绿的藤蔓) 1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2、可.百许.

头(大约)(表示约数,左右) 13、若空游无所依......

(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1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澈:..穿透)

15、佁然..不动 (静止不动的样子) 16、俶尔..

远逝 (忽然) 17、 往来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1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19、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 20、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21、悄怆..幽邃. (忧伤)(深) 22、 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 23、隶而从... (跟随着同去) 24、二小生..

(年轻人) (二)一词多义 1、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沿着) 隶而从.者(跟从) 2、见 下见.小谭(看见) 明灭可见.(看见) 3、清 水尤清.

冽(清凉) 以其境过清.

(凄清) 4、可 潭中鱼可.

百许头(大约) 不可.

久居(可以) 二、重点句子翻译

13

【练习巩固】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 水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鱼)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7、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四、内容理解

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谭边上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

B.文章对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谭中景物-谭中气氛-小潭源流(调换顺序)-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时描写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2、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寓情于景,间接抒情),表达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B.第二自然段明写游鱼的数目、活动和情态,暗写潭水之清澈见底。

C.第三自然段巧用比喻,传神刻画了小石潭源流曲折莫测,是作者情感的自然过渡段。D.末尾一段是按照游记的格式交代了同游者,与文章内容并无直接关系。 3、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第二段作者写鱼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虽只写动态(动静结合),但描绘 精细,呈现出一幅幅特写镜头。

B.第三段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C.本文在写法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 孤寂悲凉的心境。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 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核舟记》

【练习巩固】 一、解释加点的词 (一)字词解释。

1、有奇巧..人( 奇妙精巧) 2、罔不因...势象.形(无不)(顺着)(模拟)

3、尝贻余...核舟一(曾经)(赠)(我) 4、盖.大苏泛赤壁云(句首表示推测语气 ,应该是)

5、高可.二黍许..(大约)(黄米粒)(上下) 6、启.窗而观(打开) 7、雕栏相望..焉(左右相对) 8、如有所语.

(说话) 9、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靠近) 10、佛印绝. 类.

弥勒(极)(像) 14

11、矫.首昂视(举) 12、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13、珠可历历..数也(分明可数的样子) 14、居右者椎髻..仰面(梳着椎形发髻)

15、其人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16、若.听茶声然.

(好像??的样子) 17、其船背稍夷.(平) 18、钩画了了..,其色墨.(清楚明白)(黑) 19、长曾.不盈.寸(竟然)(满) 20、盖简.桃核修狭..

者为之(挑选)(长而窄)

21、能以径.寸之木(直径) 22、舟首尾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2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起) 24、中峨冠..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 25、东坡右手执卷端.(右端) 26、其色丹.(朱红) (二)一词多义

1、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 文曰.“初平山人”(是) 2、奇 明有奇.巧人(奇妙) 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3、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奇(端正) 4、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

东坡(是) 5、可 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7、语 若有所语.

(说话) 此中人语.

云(告诉)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全都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译: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他们的两个膝互相靠近,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

四、阅读理解。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

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

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

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写

下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文章选用“先分说,后总说”(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 B.文末最后统计雕刻的物品和人物说明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多,赞叹雕刻者技艺精湛,与前文相照应。

C.文中选用“执、抚、指、语、矫、视”等动词,使人物活灵活现。 D.文章逼真生动地表现了“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

《庄子》二则 (一)《北冥有鱼》 【练习巩固】

二、解释加点的词

1、北冥.( 冥,同“溟”,海) 2、其名.为鲲.(名字)(大鱼名 ) 3、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4、其翼若垂天之云....

(悬挂在天空的云) 15

5、是.

鸟也(这) 6、 海运..则将徙.

于南冥(海水运动 )(迁徙) 7、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 8、水击..三千里(击水,拍打水面) 9、抟. 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 盘旋飞翔)(旋风 ) 10、去. 以. 六月息.(离开)(凭借)(息,气息,这里指风 ) 11、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

1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13、其视下也....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 14、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也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是.

( 这样)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译: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2、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译: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它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用力鼓动翅膀起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鹏鸟从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四、阅读理解。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翼若垂天之云”运用夸张手法,写出鲲鹏起飞时的浩大声势。 B.文章开头写鲲鹏之大,后文写野马、尘埃之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揭示了生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C.“怒而飞”三个字,写出了一个庞然大物在起飞时愤怒、凶猛的样子,非常传神。 D.“抟”盘旋的意思,“扶摇”,指一种自下而上的狂风,即旋风。说经过三千里的潜行,然后盘旋而上,一直高到九万里。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游于濠梁..之上(濠水上的桥 ) 2、鲦鱼出游从容..(悠闲自得 ) 3、是.鱼之乐也(这是) 4、子.

非鱼(你) 5、安.知鱼之乐(怎么) 6、固.不知子矣(固然) 7.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完全,肯定是这样 ) 8、请循其本....(请追溯话题本原 )循.(追溯)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译: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2、子固非鱼,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3、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请追逐话题本原你问我‘你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这句话,(说明你)已经知 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却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四、阅读理解。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文中虽然惠子与庄子性格、气质完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和认识结论是 完全一致的。 B.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感到了愉悦,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 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 C.本文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D.本文虽文短,但旨大,围绕“人是否知鱼快乐”展开论述,体现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 《礼记》二则

(三)《虽有嘉肴》 【练习巩固】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即使) 2、弗.

食(不) 3、不知其旨.也(味美 ) 4、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 16

【练习巩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