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灵活使用的教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灵活使用的教材

作者:杨剑强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38期

如何灵活有效地使用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时期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灵活的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有效的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激发兴趣。灵活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有效结合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捷径,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怎样才能灵活地使用教材呢?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是灵活使用教材的基础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想灵活地使用教材,必须准确理解教材。准确理解教材,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体系,二是要从微观上正确把握教材的教学要求,深入钻研每篇课文,熟知课文,从不同角度感知课文。作为教师,每篇课文都要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老师要先与文本对话,如果想\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其次,还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潜心体会本文\,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及本文所映射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浅出\,就是能用浅显的语言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听得明白,理解得顺利,感悟的深刻。假如老师不能\深入\,是不能\浅出\地引导学生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是灵活使用教材的重要保证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灵活地使用教材必须以教学目标为重要保证。一切围绕目标教学,杜绝任何浮华的形式。如,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表演,为体验而体验,为改变教材而改变教材等,都必须坚决杜绝。离开教学目标来奢谈什么创造性使用教材,好比是在射\无的之箭\,不仅是浪费时间,还可能使不严谨的学风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维教学目标能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入一个新天地。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果仅仅是考虑知识与能力,在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上,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假如不仅从知识与能力,还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面考虑,教学策略、方法,又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单从情感来说,有多少激发情感的方法啊!据研究,情感体验,从阅读角色的变化就有以下四种,即把别人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 1、把别人当别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所谓把别人当别人,就是在阅读的时候,尽量不带个人的主观色彩,尽可能客观地理解文本的原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如阅读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读,了解每一部分的意思;最后把各部分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文章究竟要表达什么思想。这就是把\把别人当作别人\,是提高阅读能力最基本的训练。 2、把别人当自己

把别人当自己,就是阅读的时候,要把自己摆进去,想象文中的一个角色(或作者)就是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有什么感受。 3、把自己当别人

把自己当别人,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作者,根据作者的描述,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去体验。 4、把自己当自己

把自己当自己,就是保持自己的本色,假想在文章所描写的情境中,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唤醒主体意识、个性意识。

三维目标的整合,能使老师灵活的使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三、有效教学是灵活使用教材的出发点

有效教学,是当代教学的一个科学理念。它指的是教学要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在有限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把有效教学作为使用教材的出发点,教学法的运用,就会着眼于三维目标的实现,着眼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上着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引导语文实践上着力。如,课文的感悟、理解,就不仅仅是从文字到文字,画意浓的课文,也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帮助理解课文,情节性强的课文,可以演一演;语言的积累,就不仅仅是对所指定词语的抄抄写写,积累的内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积累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定;课文语言的运用,也不仅仅是复述课文内容,根据课文特点,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总之,着眼于有效教学可以是教学法的运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是教学进入自由王国。

教师的引导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如,在思维的阻碍处启发,使学生的思路畅通;在思维的模糊处启发,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清晰,得以深刻;在兴趣的减弱处启发,使学生再次激起求知欲;在合作学习处于停顿时启发,使合作学习有新的话题。 四、新课改理念是灵活使用教材的动力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