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A)》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6513012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开课专业:我校理工类各种专业
总学时/实验学时:48/32 总学分/实验学分:2.0/1 实验室名称:计算机实验中心
一、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A)》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我校理工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A)》包括了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全部一级内容和二级的基础部分,并有扩充。主要介绍了操作系统(windows XP)的基本功能以及实现这些功能;offices 2003应用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Internet)的基本功能和实际操作,培养、训练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突出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结构,掌握信息的表示、存储和安全,掌握操作系统(Windows XP)的基本功能以及实现这些功能,突出掌握Office 2003应用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Internet)的基本功能和实际操作,突出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Internet的应用,培养、训练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计算机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牢固树立“计算机意识”,提高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积极性,为今后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
[1] 潘云燕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指导(第四版).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7
[2] 陈宝明, 潘云燕, 叶培松.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3] [4] [5] [6] [7] [8] [9]
2011.8.
贾宗璞. 大学计算机基础.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9.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 计算机应用基础(2010年修订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10.
张海笑, 傅秀芬.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9. 谭华山, 张高亮.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10. 王青红, 张世民.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9. 何胜利. 大学计算机基础.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10. 谢柏青.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7.
开课系(教研室):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研部。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十分重视实践环节。从掌握知识的角度讲,上机
实习甚至比理论教学更加重要。学生通过上机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本课程实验的目的是:
1) 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通过上机实验,能熟练地掌握各章的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Windows XP)的基本功能以及具体实现。
2) 掌握Offices 2003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实际操作、制作网页,培养、训练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达到综合应用的效果。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实验方式:学生上机操作,任课教师随堂辅导。
2.基本要求:
1) 对于验证性实验,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目的与要求,在充分“消化”教师上课内容的基础上,要有目的地完成实验大纲规定的实验内容。
2) 对于设计性实验,上机前要完成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准备,明确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等。
3) 在实验过程中,对于自己感到弄不清的问题,要及时与教师或同学沟通。力争将不懂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4)实验后要按规定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