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城的无数个第一,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他创造了间歌性肝门阻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他完成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他从医75年,将超过15000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就是朗读者吴孟超。”他,被人们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今年已经96岁。
他的右手,握过众多的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针的形状—一筋脉虬结,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膩,指甲整齐润泽—食指畸变是因为过去的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细腻灵活是为了未来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庞眉皓发的吴盂超说,自己爱惜手要远胜过脸。脸老了没有所谓的,但是这双能在于术台上连续搡作十个小时的手,是和死神博弈的利器,在肝脏的方寸之间渡人生死,接病人回到人间时,要稳健而有力—一在面对病人满腹腔的充血时,所有人都只能看到满眼的红色,但吴孟超的手可以直接伸进去,代替眼睛游刃有余地选中血管一揞,血当即就会止住。
吴孟超其实是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他初中毕业时,祖国正遭受法西斯的侵略。按照当地习俗,校方要出资让毕业生聚餐。“奉献自己”的种子,已经在身为班长的吴盂超心中深种了——他当即建议,把聚餐的钱捐给祖国正在浴血抗战的前方将士。于是一份以“北婆罗洲萨拉瓦国第二省诗巫光华初级中学39届全体毕业生”名义的抗日捐款,送往了抗日根据地延安。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毕业典礼时,学校收到了八路军总部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发来的感谢电。
吴盂超下定决心,要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即使一人之力不能救祖国于水火,也要和亿万阿胞共赴汤黯火。吴孟超走了一个月的水路、旱路,来到昆明,却发现去廷安的路只会更加漫长凶险。同学劝他,与其送死,不如科学救国。于是,吴孟超暂时按下自己内心的激愤,投入了考取同济高中的复习中。后来,吴盂超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有幸听到了“当代中国外科之父”、在二战中挽救无数生命的裘法祖教授的课,顿时被他的渊博知识、精湛医术所折服,用吴孟超自己的话说,“成了他的铁杆粉丝”。后来吴孟超在医院当住院医生,才得以近距离地跟裘法祖查房、看他手术,真正如愿以偿地成为他的学生。到今天,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是吴盂超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
吴孟超再次回到马来西亚时,父亲已经因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去世了。他为了救国,学了这一行,却没有机会给自己的父亲医治。他在父母的墓前,说:妈妈爸爸,我已经为祖国做了一点事情。
在2004年,82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的对象是一个叫甜甜的女孩,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大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条路可以保命。同事偷偷劝吴盂超,说别人都不致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在旁人在乎“晚节”大过天的年纪,吴孟超只认“人命关天”,他果断地说:我不过就是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2004年9月24日早上8点到晚上6点,吴盂超通过整整十个小时的手术,给女孩切掉了肿瘤。女孩说:“后来我选择了9月24号—让我获得再生的日子,和我心爱的人携手走上红毯。今天我可以拥有完整的人生,谢谢您。”
在吴盂超这里,所谓“人上人”的荣耀他尽管让别人去享受,他只图善尽“人中人”的天职。一生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别人感恩的话;听到最多的字眼,就是“谢”这个宇。但这对于像吴孟超这样的医生来说,足够美好了。
(选编自《朗读者》第二季第9期) 相关链接:
①吴孟超的同事:“认识您三十多年了,在很多人看来,您是个传奇,但只有我看到过,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您说,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对于自己越喜爱越器重的学生,吴孟超会越严厉学生张紹庚说,导师常常告诉他们:“一定要趁年轻时好好学习,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必须具备严谨、细致和耐心的医风,否则将一事无成。”
(央视网《中国微故事》,2018年07月26日第80期)
②“一个医学家应该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终身追求。”“虽然退休了,但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授入战斗!”吴孟超说。
(2019年1月15日《文汇报》)
(1)
下列表述不能用来支撑吴孟超是“肝胆外科之父”的一项是( )
A.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人门专著,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 B.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 C.年岁已高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并获得成功。
D.我国的肝胆外科中坚人才,百分之八十是他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长期在手术台上与死神博弈,救人过万,使吴孟超右手筋脉虬结,右手食指发生畸变。 B.外人常看到的是吴孟超传奇般的辉煌业绩,却很难看到他真实、辛劳的日常工作状态。 C.吴孟超严格要求他用心培育的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他全力救治的女孩。 D.弃\人上人\的荣耀,尽\人中人\的天职,是对\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的诠释。 (3)请结合材料,探究吴孟超“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这种言行的成因。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师陈寅恪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他13岁游学欧美和日本,先卒业于哈佛大学,又研习于柏林大学及巴黎大学等。“求学时应该在乎知识而不该在乎文凭。”陈寅恪说,“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他根据自己想学的课程,知道哪所学校可以学习,便前往学习钻研,学成后又到另一所学校,留学16年,竟然未取一张文凭,也无学位,但学问之深,一时无人可及。
1925年,清华创办国学研究院,为专研高深学术之机关,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通才硕学”及各种学校的国学教师,对导师要求非常高。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为国学导师,曹问:“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有点生气:“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陈遂被破格录用,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
陈寅恪学贯中西,治学之广非常惊人,在宗教、史学、人类学、校勘学、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以对中国中古史的研究闻名世界。他的课不单是学生来听,清华的许多教授都来听,他的好友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和朱自清等也都来听,因此他被称为“教授的教授”。他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他倘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每个同学研读。他不欣赏问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他至死都坚持用文言写作,但又关注汉语的文化特征和世界地位,他认为中国学术要坚持民族传统,要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