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课前准备】

1、认真阅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2、有条件的学生可通过网络媒体,观看与李大钊相关的影视作品。如电视剧《李大钊》、《寻路》;电影《建党伟业》等。

3、教师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音乐《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2、师(深情地):亲爱的同学们,每当我们激情高歌《少年先锋队队歌》,手抚胸前鲜艳的红领巾时,你可曾想过,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给我们创造的?

红领巾是用中国人民的鲜血染红的,它代表着无数英雄的心血;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着革命的胜利??今天,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共同缅怀一位伟大的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10、十六年前的回忆(学生齐读课题)

二、结合背景,简介人物 1、理解课题

师:你们可知道,课题为什么定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生(茫然地):不知道??

师:课文的作者呀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1943年)已经十六年了。所以课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2、简介李大钊 出示课件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县人,生于1989年10月29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初读感知,学会字词

1、远程教育资源:配乐情景朗读《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生边听边作记号:①画出生字新词;②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学习生字新词,扫清障碍。

生字(14个):籍、屉、怖、瞅、魔、胖、哼、峻、残、匪、窝、啃、舅

新词(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共14个)

正音:娱乐(lè)场、散(sàn)步、沉着(zhuó)

正字:籍—藉、峻—竣—俊—骏、瞅—揪、蓬—篷、哼—享、啃—肯

四、合作学习,理清顺序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2、合作交流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生: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1927年)那年春天”——“4月6日早晨”——“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第二天(29日)”

生:由此我明白了,本文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构成的段落。

3、师(高兴地):同学们真聪明!其实,课文除时间线之外,还有另一条线索,即空间线:除第一自然段倒叙方法开头外,课文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这一顺序进行叙述的。

但是,文章每一个结构段的开头都是由时间开始的。文章的内容由五个时间串联起来。这样,就使文章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时间线索。

五、互动交流,点拨订正

第一段:(第1节)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永生难忘;倒叙开头方法)

第二段(2—7节“那年春天”)父亲被捕前的工作情形。(被捕前) 第三段(8—17节“4月6日的早晨”)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第三段(18—29节“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父亲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法庭上)

第四段(30—32节“第二天”,即4月29日)父亲被害后,全家人万分悲痛。(被害后)

六、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将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作好记号。

2、重点朗读首节和末节,想一想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七、课堂作业,巩固新知 1、读写下面词语。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拘留、窝头、乱蓬蓬

2、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被难急( )、娱乐( )、散.日( )、着...步(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听写新词

(学生自主合作,互相检查订正) 二、品读感悟,深入探究

1、师:同学们,从前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本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写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父亲“被害后”情形。

你能选择课文中令自己最感动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吗? 2、学生自主选择,表演式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3、学生点评朗读。

4、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⑴指名朗读第一段。

重点理解:①“被难”是什么意思;②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联系全文看,这是一种什么开头方法?(倒叙)③教师简述“十六年前”(即1927年)当时中国背景。(理解“军阀”,简介军阀张作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