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致春天 春到沂河 教案

第三课时:《致春天》《春到沂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感受春天的变化和多姿多彩的景象。 2、了解乐曲结构以及三段体的不同情绪表现。 3、通过欣赏乐曲,加深对大自然的爱。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格里格的生平以及《致春天》的创作背景。

根据节奏和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段落,并感受不同段落的情绪。 教学过程: 《致春天》导入:

1、师:同学们,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悄然而至,在这个早春的季节里,你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音乐,听完说说音乐带给你什么感受?(播放《致春天》开头一段) 生:谈感受。

师:冬天的严寒渐渐开始退去,太阳的暖流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滴下第一个晶莹的水珠,宣告春天的来临。

师:刚才我们聆听的音乐是挪威的作曲家格里格的《致春天》谁知道挪威这个国家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生讨论。

师出示挪威图片:挪威是北欧的一个国家,挪威地处偏北,其最南点(北纬约58度)比中国最北点(不到北纬54度)还要北。冬季漫长而黑暗,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如果你是挪威人民,春天来了,你会有怎样的心情?(生答) 完整聆听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完整聆听《致春天》 问: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钢琴)

师:是的,这是一首钢琴抒情小品。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谱写春天的颂歌。格里格是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他的创作主要是钢琴抒情小品和声乐作品。代表作有《致春天》、《培尔金特》组曲等,其中有一首是《晨景》 三、分段聆听

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一下这首《致春天》吧!

再次聆听,设问:这首乐曲分为几部分,并说明原因。(生答) 聆听第一部分

(1)这部分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平静地)你想象到怎样的场景?(畅谈) (2)音乐的什么要素让音乐有这种感觉? (速度稍慢、节奏舒展)

(3)乐曲主题演奏了几遍?(两遍)听听这两遍是一模一样的吗?(主旋律音高不同)(聆听A1与A2)

(4)请你跟着主题音乐画一下旋律线(见课本)

(5)能边画旋律线,边哼唱一下主题音乐吗?(旋律线画高些)

2、聆听第二部分

(1)这部分跟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不同?

(旋律和伴奏音高都低了、速度渐快,力度渐强、节奏紧密了、旋律级进(播放B级进)) (2)给你什么感觉?(激动、急迫、期待)

师:是啊,这部分音乐旋律不断上移、力度、速度不断推进,情绪也益显激动,仿佛人们在向春天发出呼唤。

(3)请你随着音乐画一下旋律线。(参照课本)(旋律线画低些) 3、聆听第三部分

(1)这部分的音乐跟第几部分是一样的?(第一部分)是一模一样的吗?

(2)在情绪上,与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不同? (更加热烈欢畅)音乐什么特点让情绪更加热烈?(主旋律是八度弹奏,音高移高了、力度强了(播放A’音高力度)、伴奏音型更加丰富了(播放A2与A’伴奏音型))

(3)根据这些不同,你能画一下这部分音乐的旋律线吗?(旋律线画低些,注意情绪更加热烈)

(4)请你带着这样的情绪哼唱一下这部分旋律吧。 四、《春到沂河》导入

师:下面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我们中国的描写春的歌曲。 1、欣赏《沂蒙山好风光》。

2、沂蒙山风光到底有多好呢?我们来欣赏一下沂蒙山的美景。

3、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是来源于《春到沂河》。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介绍王惠然 4、聆听《春到沂河》引子 5.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6、初听第一部分,熟悉主题音乐。

7、完整聆听乐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五、对比两首乐曲 六、小结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