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有个名叫籧伯玉的士大夫,此人严格恪守各项礼仪。一天晚上,他驾车从卫灵公的大门前驶过。按照当时的礼制,士大夫在经过君王门前时,应该下车,并向着王府的大门行礼。籧伯玉路过卫灵公门前时,路上并没有其他人。即使他不下车,径直向前驶去,也不会有人知道,但是籧伯玉仍然遵守了礼制,主动下车,向着王府大门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然后才驾车离去。后来,这件事被人们传为美谈。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译文】做事不要慌张,一慌张就容易出错。不要因为害怕困难而畏缩不前,也不要敷衍了事。凡是经常发生打斗事件的不良场所,千万不要接近。凡是邪恶、怪癖的事情,千万不要好奇地去追问。
孟母三迁
战国时期,有个著名的思想家叫孟子,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当时,他家住在墓地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常模仿别人哭拜。他的母亲认为这种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很快又模仿别人做生意。母亲又想:“看来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啊!”于是她又把家搬到学堂附近。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后来,孟子认真读书,成了一个大思想家。 15. 程门立雪 宋濂借书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杨。
16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译文】在进入别人家门之前,要先问一声有谁在家;在进入厅堂之前,要大声告知主人。如果屋里的人询问你是谁,要清楚地告诉对方你的姓名,如果只说“吾”或“我”,别人就无法弄清楚你到底是谁。
程门立雪
程颐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为人严谨,学富五车。当时,许多读书人都想拜他为师。杨时和游酢当时正在京城求学,他们也打算拜程颐为师。一年冬天,他们结伴前往程颐家中拜师。当他们冒着风雪赶着程颐家时,却发现程颐正在小憩。他们就恭恭敬敬地站立在门外,等候程颐醒来。半个时辰后,刚刚睡醒的程颐看到他俩站在门外,已经像雪人一样了,颇为感动,不仅欣然答应收二人为徒,还将毕生学问倾囊相授。后来,杨时和游酢都成了知名的饱学之士。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人借物,有勿悭。
【译文】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先向别人明确地提出请求;如果没有事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就擅自拿走,那就相当于偷。借用了别人的物品,要及时归还。别人向自己借用东西时,不要吝啬,要慷慨地借给对方。
宋濂借书
宋濂是明朝的大学问家。他从小喜欢读书,但由于买不起书,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有一次,宋濂向别人借书,人家不愿把书借给他,宋濂便和对方讲好了还书
17
的期限,对方这才同意。宋濂借到书后,决定连夜把他抄下来。当时正是隆冬腊月,母亲心疼地说:“都半夜了,天亮再抄吧!”宋濂说:“明天就是还书的日期了,我得守信用,所以今晚一定要抄完。”第二天,宋濂冒着大雪去还书,那个人非常感动,后来宋濂再去借书,那人便不在设定还书期限了。 16. 韩云门娶盲妻 诸葛恪替父解围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译文】一旦开口说话,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诚实守信。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欺骗及花言巧语是根本行不通的。
韩云门娶盲妻
韩云门是清代的一个文人,不仅文采出众,而且非常守信。在他与戚氏女订婚后,戚氏女却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后来病治好了,却双目失明了。女方的家长通情达理,担心自己的女儿今后会成为韩云门的累赘,于是提出退婚,韩云门极力反对,说:“既然我们已经订了婚,就应守信用,我绝不能因她双目失明而弃她于不顾。”后来,韩云门中举后被派去外地做官,他带着妻子一同上任。夫妻俩亲密无间,人们无不称赞韩云门品行纯厚。
话说多,不知少, 惟其是,勿佞巧。
【译文】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实实在在,不要说些不切合实
际的花言巧语。
诸葛恪替父解围
诸葛恪是三国时期东吴的谋臣诸葛瑾的儿子,从小就很聪明懂事。有一次,六岁的诸葛恪随父亲参加一个宴会。当时,孙权见诸葛瑾的脸像驴脸一样长,想戏弄
18
他一下,就让一个下人牵来一头驴,驴脸上挂着个标签,写着“诸葛子瑜(即诸葛瑾)”四个字。百官看了,哄堂大笑起来。诸葛恪见状,非常生气,他拿起毛笔,在标签上加了“之驴”两个字,这下就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诸葛恪因此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17.口蜜腹剑 道听途说 刻薄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译文】说刻薄挖苦的语句,用肮脏下流的词汇,以及粗俗不雅的小市民习气,这些不好的习惯,我们都要切实避免或戒除。
口蜜腹剑
李林甫是唐代有名的奸臣,他总是当面对人甜言蜜语,背后却想尽办法加害于人。有一次,他故意对同僚李适之说:“听说华山一带盛产黄金。如果能开采出来的话,整个国家的财富将会大大增加!”李适之信以为真,赶紧向唐玄宗提建议。玄宗一听,非常高兴,马上找来李林甫商议此事。这时,李林甫却说:“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之处,怎能随便开采呢?劝您开采的人恐怕不怀好意啊!”后来,大家知道了他的真面目,都说他“口有蜜,腹有剑”。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弄清楚真相之前,不要随便乱说。对于事情了解得还不够清楚明白,不要轻易传扬出去。
道听途说
战国时,有个叫艾子的学者在路上遇到了爱说空话的邻居毛空。毛空神秘兮兮地告诉他,有户人家养的鸭子,一次下了一百个蛋。艾子不信。毛空就增加鸭子的
19
数量。过了一会儿,毛空又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十丈宽,三十丈长!”艾子不信。毛空便改口说那肉十丈长,十丈宽。艾子忍无可忍,反问道:“世上哪有十丈长、十丈宽的肉?你亲眼见到了吗?你刚才说的鸭子是谁家的?”毛空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承认这些话都是从半路上听来的。 18.季札挂剑 裴秀学礼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译文】别人求你办的事情,你如果觉得不适宜,就不要随便答应对方。如果随口答应了,就会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季札挂剑
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国君的公子。有一次,他出使鲁国时途经徐国,就先去拜会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见到季札腰间的宝剑后,很想要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季札看出了徐国国君的心思,但因为还要出使鲁国,就没将宝剑相赠。等季札又途径徐国时,徐国国君已经去世。于是,他解下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墓旁的树上。别人都感到不解,季札说:“其实我心里早已决定将宝剑送给徐国国君了,不能因为他死了就违背诺言。”别人听了,都称赞季札是个守信的人。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
【译文】说话时要口齿清晰,吐字时要舒缓顺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更不要说的模糊不清。东家说长,西家道短,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不要去多管。
裴秀学礼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