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研究

作者:孙腾飞 李梅芳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第19期

摘 要:该文以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为例,结合山东半岛地域特点及农业高校的学科特点,总结了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成果推广与应用的现状及主要模式;对成果推广进行了实地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从生态大棚科技成果推广情况和科技成果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改善当前山东农业高校科技成果重研究、轻推广与应用的现状提出建设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高校;科技成果;成果推广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94-03 1 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概述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针对有实用价值的农业科技成果而进行的中试、示范、培训、推广以形成新产品、新方法,发展新产业的活动[1]。高校每年取得的成果在6 000~8 000项之间,但只有不足1/10的成果真正实现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

我国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以及企业没有意识到高科技成果给其带来的创新优势[3]。高校科研与市场需要脱节、科技成果成熟度不高等因素,阻碍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的地域性强,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等因素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4]。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农业高校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我国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主要有:(1)校办科技企业;(2)校企合作;(3)科技中介机构。

发展校办科技企业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5]。在转化科技成果方面,校办科技企业面临的问题在于缺乏资金和管理方式不够科学[6]。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解决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增强企业实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为高校带来经费,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7]。通过校企合作,高校研发的科技成果更加符合企业的市场需求,并且充分利用了高校的科技资源与企业的资金,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中介机构模式有利于协调政府、产业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有非常积极的作用[8]。中介机构模式可以帮助高校科研与企业市场需求进行对接,也可以作为高校向企业进行科技成果推广的平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涉农企业和农户对农业高校科技成果缺乏足够的了解,并且在如何有效应用这些成果方面也缺少必要的知识。为此,研究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研究的现状,并对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对改善现有的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其有重要的意义。

2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成果推广与应用的现状及模式

2.1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成果推广与应用的现状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的科技成果主要包括能源生态大棚高效综合利用、食用菌农作物秸秆资源高效转化等技术,其在周围地区的推广与应用已经有一定的效果。

2.1.1 新型能源生态大棚 这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由猪舍、洗澡间、厕所、沼气池,以及太阳能、风能、集雨槽、蓄水池等结构组成的新型能源生态大棚。通过各种设施,实现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达到了能源综合利用的目的。烟台研究院在牟平莒格庄镇建立了能源生态大棚科研示范基地,基地示范户的经济收入比一般种植增加30%以上,对该技术推广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通过示范点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周边4县10镇50多个大棚的建设。能源大棚1a比普通的日光温室大棚增收2万多元,现已推广100多个大棚,创经济效益200万元,可彻底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改善农民落后的生活条件,减少农作物的污染,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 2.1.2 食用菌农作物秸秆资源高效转化技术 这是在设施内利用微生物菌种将秸秆转化为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热量和有机物质,达到改善土壤、增加肥力、促进农作物高产优质生长的一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用型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用于日光温室,能提高地温和气温,提高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满足蔬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水和肥料的利用率,改善蔬菜品质,增产增收。该技术在牟平武宁镇的心合村和莒格庄的崖子村等示范点进行实施推广,较好地解决了当前设施蔬菜生产冬春季地温和气温低、二氧化碳气体亏缺的突出问题,提高了生产能力,利用秸秆等废弃物5万余t,避免了环境污染,生产出绿色食品蔬菜,推动了设施蔬菜的健康持续发展。

2.2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成果推广的主要模式

2.2.1 建立示范基地 烟台研究院通过在牟平区的多个乡镇建立示范基地,提高了科技成果推广的效率,拉近了农业高校与市场之间的距离,起到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示范带头作用。农业高校的技术人员可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并给予农户相应的技术指导。示范基地的建立,为农业高校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

2.2.2 开展送科教下乡 烟台研究院承担了烟台市周边地区的送教下乡工作,覆盖了莱州、栖霞、牟平、海阳、蓬莱和高新区等教学点。学员学到了果树栽培、蔬菜栽培、农作物生产相关的专业技术,同时对烟台研究院的科技成果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在田间、大棚的现场示范和技术指导,丰富了学员们的实践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3 推广模式可行性分析 由于农户很难直接接触到农业高校最新的科技成果,现在的科技成果推广方式在推广成本、推广范围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农户的分散性,这也是普及农业科技成果的难点之一。通过示范基地和送教下乡,农户看到科技成果的应用情况,直观地了解到这些成果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能显著减少推广成果的成本,提高成果普及的速度。

自2009年以来,烟台研究院连续多年承担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培训对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村发展带头人,培训成员来自烟台、威海、东营、日照、临沂等多个城市。在培训过程中,成员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赴各地参观走访了能源生态大棚、果树种植创业等多个典型农户。这些创业典型依托烟台研究院丰富的农业科技成果,获得了良好的收益。通过创业成果的展示,培训班成员与创业典型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对优秀科技成果给他们带来的收益及其应用方式有了深入地了解。由于培训成员在其所在的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能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把创业培训与成果推广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科技服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有效对接,有利于农业高校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3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成果推广的实地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业高校科研成果在推广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我们对生态大棚示范户进行了实地访谈和调研,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3.1 生态大棚科技成果推广情况

3.1.1 推广渠道 示范户主要是通过学校举办的技术发布会了解到生态大棚技术,在对该项技术有充分的了解之后,开始着手建立生态大棚。在生态大棚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烟台研究院的专家教授给予了相应的指导,帮助其尽快走上正轨。

3.1.2 管理与销售困境 在高校专家的指导与帮助下,示范户克服了技术方面的困难。但对管理和销售环节的重视和了解程度不足,农民普遍对市场规律不够了解,容易出现跟风现象,在某种农产品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大规模种植,导致其种植的作物在销售时经常面临市场饱和的情况,最终挣不到钱甚至出现亏损。

通过多年的探索,示范户逐渐掌握了市场规律,借助于生态大棚技术,为市场提供了高质量的农产品,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示范户的成功,得益于其具备很强的经营意识,且善于思考钻研,能独立解决经营和管理中的大部分问题。在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缺一不可,产品销售的好坏很大(下转102页)(上接95页)程度上决定了生态大棚的可持续发展。

3.1.3 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培训人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未达到预期。农民培训班是很好的技术推广方式,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多数为村支书,在其所在的地区有很强的影响力。但是多数参加培训班的学员,没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这些技术能为其所在村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培训结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