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数控编程加工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数控编程加工

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电气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零件加工、CAD/CAM技术应用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前续理论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1.2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实际产品中的典型零件为主线,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分为数控工艺与编程理论+仿真+实操,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能够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轮26学时,操作30学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

知识与能力:

熟悉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要点及数控加工编程方法;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探究。 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1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工作任务 知识内容及要求 数控技术概述 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1 了解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数控刀具 数控基本功能代码、数控编程的格式 数控基本功指令编程 刀具补偿功能 数控车床的编程基础 数控车床的常用指令 2 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 数控车削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 数控车削复合固定循环指令 螺纹与子程序 宏程序应用 数控铣床的常用功能指令 3 数控铣加编程与加工 刀具补偿功能 固定循环功能 子程序、简化编程指令 铣床加工综合实例 总学时 56 数控铣削程序的编制 数控铣床的操作 24 数控车削程序的编制 数控车床的操作 24 技能内容及要求 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工艺路线设计思路 刀具结构及其选用 程序编制 程序编制 刀具补偿方法 8 建议学时 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 l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结合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标准的要求,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 3 )通过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 4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5 )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在教材中应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 6 )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 ( l )在教学过程中,育人为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2 )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选用典型两件的典型加工方法,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进

2

行分组操作训练,让其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工艺的制定、程序的编制。

(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强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考核模块,使学生掌握常用夹具,能选用合理刀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4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加工过程较复杂的零件,以挂图、多媒体、仿真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 5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更贴近生产现场。

4.3教学评价 ( l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 2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

( 3 )应注重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 4 )应加强对学生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合作能力、环保意识的考核评价。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l )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 2 )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录像、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 3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 习转变。

( 4 )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 5 )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