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

农村水电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论证报告

一、农村水电建设技术概况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农村水电事业蓬勃发展,不仅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推动力,而且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为水利工作重要内容的农村水电平稳发展,2009年全国农村水电新增装机容量超过了年初确定的300万千瓦的目标,2009年末装机达到5512万千瓦。《2009-2015年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划》正式批复,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中央补助资金由每年1亿元增加到3亿元。“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进展顺利,“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解决170万户、677万农村居民生活燃料问题。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加大投资力度,实施一系列农网建设改造工程,推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快建设供电可靠、经济环保的新型农村电网,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电网在浙江宁波建成全国首个副省级新农村电气化市,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79%,电气化村比例达93.4%,人均年用电量达7995.8千瓦时,远超新农村电气化市人均年用电量2300千瓦时、电气化村比率50%等各项标准,构建了户户通电、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电气化格局,农村用电负荷密度由每平方公里65千瓦增至122千瓦,供电可靠率从99.61%提高到99.79%,低压电压合格率从97.95%提高到99.87%,线损率降低3个百分点,基本消除了困扰农村用电的“卡脖子”问题,充分满足了新农村生产生活的发展需求。

二、技术经济特性

(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三级标题 )(小四号,黑体) □□ (正文:小四号,宋体)

三、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农村水电项目建设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跟踪监测的方

法与制度。农村水电站建设项目在审批或核准前应编制并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单独审批或核准的农村水电站配套电网工程应编制并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对处于非环境敏感区的单机容量小于1000千瓦的农村水电站建设项目,可只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农村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项目概况;2、项目区周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4、环境影响识别和筛选;5、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6、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7、环境监测和管理的建议;8、环境保护投资估算;9、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10、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说明;11、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农村水电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执行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对于农村水电站建设项目,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不仅要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还要明确工程投产运行后确保河流健康生态的运行调度方式,以及环境保护工程设施的投资概算。

四、结束语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