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南阳市2018-2019学年春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金榜题名,高考必胜!蝉鸣声里勾起高考记忆三年的生活,每天睡眠不足六个小时,十二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加上早晚自习,每天可以用完一支中性笔,在无数杯速溶咖啡的刺激下,依然活蹦乱跳,当我穿过昏暗的清晨走向教学楼时,我看到了远方地平线上渐渐升起的黎明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很多考生失利不是输在知识技能上而是败在信心上,觉得自己不行。临近考试前可以设置完成一些小目标,比如说今天走1万步等,考试之前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一定行”!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

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6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商周时期,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D. 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上促进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生。故A项正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是生产关系的一环,不是小农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小农经济产生之后的结果,而非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点睛:注意题干要求选择“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方面的发展。

2.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 东汉 B. 曹魏 C. 唐朝 D. 北宋 【答案】C

【解析】材料话描写的是水车浇灌稻田的场景,材料“水激轮转,众筒兜水”说明是用水力做动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筒车是用水力转动灌溉田地的,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点睛:关键信息点是“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

3.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A. 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表述的是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的情况。这就说明在民间的制瓷技术已经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与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不相符;B选项材料中体现不出资本主义的性质;C选项时间错误,自然经济解体出现在近代。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民营手工业

4.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 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C. 劳动力的商品化已经出现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的信息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雇佣关系已经出现,劳动力商品化出现,故C项正确;A项不是本质,排除;题干说的是“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这与农业的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代手工业的发展

5.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 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 A. 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 地力自治的市镇 C. 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D. 沿街开铺的晓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识记层次,比较简单,把握住唐代商业发展状况,即可直接判断能得出正确答案。根据“长安城”,即排除AB两项;D项“沿街开铺的街市”,

不符合唐代时期商业发展史实。当时对市场的管理,还是实行比较严格的政策,B项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唐代对市场的严格管理

6. 在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经营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没有出现具有特色的商人群体,是有“商”而无“帮”的。明清时期,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这主要是因为,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对外贸易的活跃 D. 商人地位的提高 【答案】B

【解析】小农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与商业经营活动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故B项正确。商人群体主要活动于国内,与对外贸易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商人地位并没有显著提高,故D项错误。

点睛:D项是误选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商人的地位比较低,商帮的出现不能表明商人地位的提高。

7. 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小农经济在政权中的统治地位,从战国时期开始,封建政府推行

A. 均田制 B. 重农抑商 C. 抑制兼并 D. 盐铁官营 【答案】B

【解析】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目的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排除A;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符合题意,B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8.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A.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 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 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欧洲城市或者国家的名字。进一步可知,这是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殖民掠夺的结果,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工业革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