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危机现场—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回顾

重返危机现场—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回顾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该起事故共造成6495人死亡、12.5万人中毒、5万人终身受害。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博帕尔事件被公认是“十大人为环境灾害”之首,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化学工业灾难,事故后果之严重为人震惊,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警示,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这起事故。

一、事故背景

事故工厂隶属于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的一家合资公司,工厂始建于1969年,从1980年起生产杀虫剂西维因。投产初期由联合碳化总部委派了一名有良好安全意识和操作经验的雇员担任厂长,并且实现了50万人工时无误工事故的优良安全纪录。由于政治等各种原因,1980年公司决定由一名印度本地员工接替厂长职务。新厂长有很好的财务背景,但是对于安全和生产知之甚少。从1982年起,由于干旱等原因,印度国内市场对于该工厂的产品需求减少,1983年工厂的销售额下降了23%。在本次事故发生之前,由于市场需求疲软,工厂停产了6个月。期间,工厂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节约成本,诸如:

1、缩短员工的培训时间。最初的人事政策,要求聘请受过高等教育并获得学位者担任操作员,并为他们提供长达6个月的脱产培训。为了节约成本,工厂放弃了这一政策,将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由6个月减少至15天。

2、减少员工数量。原本每个班组有1名班组主管、3名领班、12名操作工和2名维修工,后来减至1名领班和6名操作工,不再设班组主管。

3、尽量聘请廉价的承包商(尽管他们缺乏经验)和采用便宜的建造材料。

4、减少对工艺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包括对关键安全设施的维护)。

5、停用冷冻系统。发生事故的MIC储罐本来有一套冷冻系统,其设计意图是使MIC的储存温度保持在0℃左右;为了节约成本,工厂停用了该冷冻系统。

二、事故经过

在事故发生的当天下午,维修人员尝试清洗工艺管道上的过滤器。在用水反向冲洗过滤器之前,正常的作业程序要求关闭工艺管道上的阀门,并在“隔离法兰”处安装盲板。

在开始这些工作之前,维修人员需要申请并获得作业许可证。然后,一系列问题出现了:

1、作业前,维修人员没有申请作业许可证。 2、没有安装盲板以实现隔离。

3、由于腐蚀,储罐进料管上的阀门发生内部泄漏。 4、作业过程中,冲洗水经过该阀门进入了MIC储罐。 5、放热反应,储罐内的温度和压力升高。

6、相关的温度和压力仪表未正常工作,控制室内的操作人员没有及时觉察到储罐工况的异常变化。

7、事故前,储罐内MIC的实际温度约为15~20℃(环境温度)。

8、蒸气量超过洗涤器洗涤能力200倍。 9、火炬系统正处于维修当中,没有燃烧。

10、12月3日凌晨00时15分,储罐内压力迅速升高,有人在工艺区内发现了泄漏出的MIC。于是,一名操作人员前往现场查看,他听到储罐内发出隆隆声,并感受到来自储罐的辐射热,他立即尝试启动洗涤器,但没有成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