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2、公共权力具有 (权威性) 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3、经验事实表明, (权力) 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4、 (公共利益) 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2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会) 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 4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 (工会组织) 、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44、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 (选举) 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45、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 (民主党) 和共和党所把持。
46、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 政府权力) 。
47、政党的产生是现代( 议会民主) 政治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资料小抄一、填空题
1、中国 (儒家) 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 ( 国家政权) 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 (法家 ) 。
4、直到 (马克思主义) 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 (社会价值 )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 (人民主权) 学说。 发展的产物。
6、亚里士多德把 ( 国家) 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 ,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和 (意识形态) 三大结构。 9、 (政治权力 )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 (理性经济 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 (理想主义) 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 马基雅维利)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 价值中立) 问题。
14、 (伦理) 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 ( 君主专制) 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 仁政) ,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 ( 霸道) 。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 (兼爱) 、“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 (无为而治) 。 20、 (行为主义) 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1、 (公民权利) 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
26、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 信48、政治社团 (提供信息 )的功能在我国访)。
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27、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出。
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49、 (一元主义) 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 公共利益) 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的诉求。
50、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28、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集团和( 军人集团) 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持力量。
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 价值51、 (政治秩序) 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和利益 )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29、公共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 公共利益) 。 种状态。
30、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 是共产党52、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 政治合法性) 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 31、国家的三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53、 (宽容) 而要素说,认为具有 (人民) 、土地、主权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者即为国家。
精神。
32、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54、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依据,把国家划分为 (传统型权威 国家)、念来判定的( 政治秩序 )的合理性,其核
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33、封建地主阶级在进行政治统治时,在统5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 (权治形式上采取( 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 力制约) 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
34、政府以( 法律制度) 为基础,以暴力的政治正义观念。
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56、 (宪政) 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制力。 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3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 单一制) 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和复合制。
57、政治( 合法性危机) 主要指政治秩序36、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主要表现为( 分权原则 )。
58、( 善治) 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37、 (专制君主制) 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追求的目标。
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59、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 ( 统治) 。 38、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60、( 政治合法性) 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制衡原则和( 议政合一原则) 。 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39、政府的 (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61、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民主理论中有关 (人民权利 )的思想。 62、40、 (分权制衡) 原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 (政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治斗争) 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41、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63、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结底,就是( 个人) 、社会、国家三者的制度在形式上采用( 普选制) 。 64、( 制关系问题。
约权力) 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65、政治42、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 国家 与 社
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 (合法方式) 参
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66、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 普通公民) 的政治行为。
67、在我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般称作( 人民团体) ,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
68、我们把人民运用其 (民主权利) 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
87、( 宪政) 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88、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 89、 ( 政治稳定) 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
A.城市 B.城邦 C.法律 D.国家
4.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 ABC )。
A.城市国家的观念 B.城邦的理论
C.世界国家论 D.直接民主理5.( ABCD )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
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6.( D )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论 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90、选举权和( 罢免权)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69、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 9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它以 ( 公民的意志) 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70、根据 (分权制衡) 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71、( 政治文化) 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7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 (政治社会化) 得以传播和沿袭。
73、 (个人主义) 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74、现代社会科学把( 意识形态 )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75、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是目的、( 国家权威 )始终是手段。 76、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 (法律下)的自由 。
77、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 经济自由) 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78、 (顺从型) 政治文化往往与独裁政治统治相伴随。
79、 ( 第三条道路) 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80、根据马克思的理解,( 意识形态) 指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 81、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 政治革命) 和政治改革。 82、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 福利化 ) 三个阶段。 83、政治 (正义观) 是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基础,它是人们评价政治体系的标准。 84、 (政治稳定) 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85、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 政治管理) 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86、 (宪政建设) 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92、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 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93、 (代议制民主) 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94、宪法和 (个人权利) 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9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 (权力制约) 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96、( 民主化) 意味着两个方面的进展:建
立现代民主制度,明确公民自由权利,并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重角度,为之设立保护屏障。
97、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被以危害国家安全罪而判处死刑,这一贯被看成是 (暴民统治)的典型。
98、19世纪,由于 (市场经济) 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99、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 对人民的保护) 两方面的内容。
100、具有现代化和( 民主意识) 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择题
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 B )社会时期。
A.封建 B.奴隶 C.资本主义 D.原始
2.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B )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政治功能研究途
径
3.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D )。
方式。
A.命令方式 B.规范方式 C.说服方式 D.压力方式
7.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以掌握立法权的人数的多少为标准,把政体分为( ACD )。
A.君主政体 B.共和政体 C.民主政体 D.寡头政体
8.马克思主义认为( A )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 B.贵族 C.二元君主制 D. 寡头制
9.政党以其( ABD )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 A.方针 B.意识形态 C.政策 D.理论纲领
10.( ABD )可谓多党制的典型。 A.法国 B.德国 C.日本 D.意大利
11.社会主义将( D )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A.民主法治 B.三权分立 C.依法治国 D.议行合一
12.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 D )。
A.政治妥协 B.政治改良 C.政治革命 D.政治改革
13.在国家的选举中,选举一般是指选举( AB )。
A.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 B.国家特定的国家公职人员 C.政党领袖 D.议会首脑
14.( A )在18世纪大革命时开始承认秘密投票。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意大利
15.克林顿和布莱尔政府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宣称是一种“新革新主义”,它倡导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并把( ABC )作为其基础。
A.机会平等 B.个人责任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C.公民和社区动员 D.自治
16.20世纪后期在西欧,“新法西斯主义”往往与( ACD )的狭隘民族主义相联系。
A.超国家主义 B.反对民族融合 C.反对全球化 D.反对移民运动 17.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 A )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
18.( D )提供了全球化的物质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11、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22、治理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23、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24、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25、选举制度是一个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 A.宪政 B.法制 C.法治 D.民主 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基础。
A.政府 B.国家 C.跨国公司 D.技术革命
19.古希腊时期的( AB )等人都把民主视为“暴民政治”或“愚民政治”。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西塞罗D.苏格拉底
20.从历史和理论发展逻辑来说,( C )民主理论是民主理论最早和最典型的形态。 A.自由 B.代议制 C.直接参与D.间接参与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学是指研究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4、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5、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3、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4、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
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5、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6、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7、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
18、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19、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20、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21、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6、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27、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28、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29、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30、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31、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32、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33、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34、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35、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