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旧茶园改造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加强旧茶园改造的思考

作者:徐胜英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21期

现阶段,大部分茶场内部的旧茶园都展开了改造作业,集中表现在改土治水、修剪、补植缺丛以及彻底毁园等多个方面,以期能够实现改造目标。然而,实际的改造效果并不理想。 综合考虑旧茶园改造的实际情况,对旧茶园改造优势加以借鉴,有效地克服存在的缺点,并组建旧茶园改造技术小组,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全新的旧茶园改造措施。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加强旧茶园改造的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旧茶园改造技术重点阐释

在旧茶园改造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全新的技术措施,即抽刈重修。在实践过程中,具体指的就是针对低老茶丛当中的粗老枝条以及丛生的细密枝,借助枝剪的方式,或者是台刈铗离地面距离为6-8厘米的位置完成抽刈作业。除此之外,要想对已经衰老的枝进行剪除,并对主侧枝进行保留,就要选择在与地面距离为60厘米的位置采用重修剪的技术。 二、 旧茶园改造步骤研究

在对旧茶园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应首先选园并且进行清理,随后完成局部台刈的目标,进行重修剪并且中耕施肥。此外,还要积极开展防治病虫害的工作,保证采摘和修剪的合理性。以下将通过旧茶园的改造步骤展开相关性的分析与研究,为旧茶园改造质量的提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一) 选园和清理

综合考虑茶场的具体情况,并且与茶园的生长状况相互结合,将茶园内部单产不超过30千克的茶园当做重点的改造对象。在实际改造的过程中,为保证当年经济效益的合理性,并对长期的生产问题加以解决,就必须要与实际的生产情况相互结合,并将具体的改造时间确定在早茶以后,也就是五月份的中旬到六月份的上旬期间。因为茶树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所以减产的幅度并不明显,同样也为旧茶园的中耕除草以及防治病虫害等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旧茶园的重点改造技术

在改造旧茶园的过程中,抽刈重修剪技术是最常见且最主要的技术,需要针对局部台刈采取刈老留壮的方式,以保证茶丛以“二层楼”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丛生细密鸡爪枝,有效地砍掉粗老且衰败的枝条。但必须要保证枝条切口不存在破裂的情况,且向阳方向倾斜,确保光滑且清洁。对于切削面而言,则可以选择使用药物加以消毒处理。其中,抽刈的高度应当确定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枝干与地面距离6-8厘米左右。而在重修剪的过程中,则需要综合考虑枝势的衰退晨读,将腑芽留下并加以修剪,如果枝条的衰老程度严重,则要更强调修剪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在重修剪的时候,应确保高度是树冠高度的一半左右,并且与地面的距离要控制在50-60厘米之间。需要注意的是,重修剪应使用枝剪的方式亦或是重修剪的方式,保证剪口和台刈保持一致,坚决不允许出现使用砍刀随意劈砍的情况。 (三) 改造后管理工作的开展

针对改造以后的旧茶园管理而言,一般可以采用中耕施肥、采摘、修剪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方式。其中,针对修剪以后所产生的残枝败叶,应当进行集中烧毁处理方式,并给要与清除杂草的方式相互结合,以实现浅耕的目标。其中,具体的深度要控制在15-20厘米之间,并且要和茶场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选择在六月份的下旬阶段,进行饼肥的追加施用,具体的施用量应控制在每亩地块为100千克,而尿素的施用量则应保证在每亩地块50千克。在提芽与壮梢的过程中,应当与病虫害的方式相互结合,并且选择在七月份的中旬阶段,向地块喷施微肥磷酸二氢钾,每亩地块的肥料施用量控制在2千克左右。这样一来,即可确保树冠得以更新,并在短时间内保证茶树的活力得以恢复。另外,在七月份的下旬阶段,则要保证对新芽萌发密度过大或者是新梢的情况,以人工的方式加以布局或者是疏除,将新枝的保留数量控制在20-30左右,以保证底层枝条较为细弱的情况得到消除。而在抽生新梢之上,则要确保萌芽率和分枝率的有效性。

旧茶园在经过改造以后,在改造当年的年末,还要针对生长较为繁盛的幼苗展开打顶采摘的处理,以保证顶端优势得到有效地抑制,达到分枝生长的目标。在实践过程中,还应当将保养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采用轻采亦或是不采的方式。在第二年的春茶之前,即可开展定型修剪的工作。

经过旧茶园的改造,使得茶园每亩地块的产量增加了50千克。与此同时,在茶树老化以后,还可以通过常规性的改造措施,进行两次的改造。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茶树的采摘时间延长20年左右。由此可见,在旧茶园改造的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采用改造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旧茶园改造质量的提升与改进,同时也能够获得理想的改造效益。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对旧茶园改造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了解到,在改造旧茶园的过程中,应当正确认知旧茶园改造技术的要点,并且严格遵循具体的改造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旧茶园改造的质量与效果。尤其是将抽刈重修剪技术引入其中,能够保证旧茶园的改造水平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茶树的采摘期,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564100贵州省湄潭縣天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