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优势--论文1

探 讨 中 医 优 势、发 展 现 状 与

展 望

易胜

(金沙县中医院,贵州省毕节市 551800)

【摘要】通过比较中医与西医在理论、疾病防治、疗效、费用等方面的各自特点,从而发现中医优势。

【关键词】中医;优势;发展;现状;展望

中医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医学,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等则也被称为民族医学。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一、中医理论先进:

中医与西医在哲学思想、基础理论和医疗方法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医学。中医是以综合演绎为主的东方科学,是在长期的大量的医疗实践中,总结推演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医学,是只针对活人的医学,因而对于生命运动有着深刻的认识。西医则是以还原分析为主的西方科学,是以动物和死人解剖为基础的实验医学,因而对于异常复杂、联系广泛而又处于不断变化的生命的认识,往往陷入机械论的泥坑。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西医注重的是局部而不是整体,是结构而不是功能,是物质而不是精神,是各个内脏的作用而不是其间的联系。 二、中医有超前的防治理念:

早在《黄帝内经》时中医便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它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有以下几个主张,第一便是摄生防病。《黄帝内经》说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强调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摄生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这样就能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第二是既病防

变。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例如治疗肝病结合运用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因为肝病易传之于脾胃,健脾和胃的方法即是治未病。中医这种首先通过调理人之身心状态,摄足五味,劳逸适度,其次才是运用药物、针刺等疗法,调理脏腑、经络、气血的方法,其真知卓见可见一斑。

西医现在开展的预防医学,为预防慢性疾病,往往针对慢性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三种预防措施。第一级预防针对的是疾病的易感期,起到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作用;第二级预防是针对疾病潜伏期,通过“三早”来防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第三级预防是针对发病后所采取的措施,改善病人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不难看出,这与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防治思想是高度一致的,这也透露出古人认识疾病的本质是多么的透彻与深刻,思想之超前让人赞叹不已。 三、中医的养生、保健功能:

中医非药物疗法种类很多,如砭、针、灸、拔罐、刮痧、按摩、点穴、蜡疗、外敷等等,它们是中华民族最早最古老的医疗学,是古人在长期的社会医疗实践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在漫长的中华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医非药物疗法依然占据着中华医学的基础地位,发挥着它独特的功效和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一直做着自己独特的贡献。它通过激发出人体经络之气和身体的自我恢复机制,来重新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的失衡状态,使脏腑的非正常生命功能重新调整到新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通经活络、驱邪扶正的作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以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22 %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中医非药物治疗作用重大;中医养生保健从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吴仪副总理、陈竺部长、王国强副部长兼中医局局长等领导多次参与或亲自主持中医养生“治未病”的系列活动,积极推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念,在整个医疗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国各地很多中医院成立了突出中医特色的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类的具有服务性的门诊治疗部门,广东地区的部分中医院将现有的中医健康咨询门诊、亚健康门诊、体质门诊、传统疗法中心、体检中心、康复中心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集中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此举促进了医疗部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快速发展;今天朝鲜无论中医大夫还是西医大夫都必须会中医非药物疗法,而且对患者首先使用非药物疗法,基本解决了朝鲜人民的医疗保健问题;SARS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邓中光教授就用针刺方法治疗数例发热患者,很快痊愈;目前针灸等非药物治疗在美国等国家也大受欢迎,例如针灸在美国变得广为人知,除了开始主要用于治疗疼痛症状,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手术后疼痛等,也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癌症、血液病、哮喘等等,目前全美有20多个针灸医疗中心从事针灸治疗和研究,研究项目有200多项,所治疾病数十种。 规模较大的中医、针灸学校现有20多所,有40多个中医针灸学会或基金会,创办近10种中医、针灸杂志,并在不同地区召开了一些国际性中医药或针灸学术会议,交流研究成果。全美现有30多所中医针灸学院,其中加州就有

十几所,这些学院都是民间社团或私人举办。学院在校生最多达500多人,最少仅几十人,学生来源主要是华裔,也有相当数量是非华裔。目前,无论是从针灸医师的人数,开设针灸科的医院、诊所,还是就诊的人数来看,针灸在美国的发展可以说是持续加快。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了非药物疗法在养生、保健、治病方面的重大意义,为我们如何发挥中医优势指明了方向。

四、中医有减少耐药的优势: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从空气中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长出的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他认为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分泌到培养基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这种化学物质便是最先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莱明和另外两位科学家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把青霉素提取出来制成了制服细菌感染的物资药品。因为在战争期间,防止战伤感染的药品是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美国把青霉素的研制放在同研制原子弹同等重要的地位。1943年,这个消息传到中国,当时还在抗日后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学家朱既明,也从长霉的皮革上分离到了青霉菌,并且用这种青霉菌制造出了青霉素。 1947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又在放线菌中发现、并且制成了治疗结核病的链霉素。从那时到现在,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近万种抗生素。不可否认,在近代历史上,抗生素的发现与使用曾经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为人类的生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原来简单使用青霉素就能控制的感染,如今应用二种甚至多种抗生素仍然无法控制感染,“耐药”逐渐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而纵观中医,治疗手段非常丰富,中药又有药味、剂量等多种变化方式,可以很好的预防耐药的产生。所以,我们可以更多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为更好的防治疾病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五、中医在治疗慢性病等一些疑难杂症的优势:

当今世界,慢性病、老年病、疑难杂症在人类疾病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对于这些多因素疾病,现代医学却没有很好的办法,而防治这些疾病,正是中医的优势。

首先,慢性病控制的关键在于预防危险因素、防发病、防严重疾病事件、防疾病事件严重后果、防疾病事件后复发,因此,早诊早治至关重要。中医对慢性病防治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完善的理、法、方、药,统一的防治体系,以及针灸、推拿等多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具备防治慢性病的优势。

其次,中医具有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模式。中医根据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生命信息把握疾病动态变化,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收集人体外在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判断人体的整体状态(证候),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方法。这种诊疗模式,一方面真正实现了个体化诊疗,另一方面可以早期干预、防止疾病传变,从而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和调的以人为本的医疗保健目标。慢性病病程长,病情复杂,不可能有一种药物或者一个方子对一类慢性疾病都有效果。例如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中西药物有几十种,但几乎没有一种药物能治愈该病。与其对比,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根据患者处于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程阶段的症状体征,通过望闻问切的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