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而则—北冥有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2、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3、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4、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三、教学难点

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恃”,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有一个成语:“鹏程万里”,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吗?

传说远古时候,在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身宽几千里,至于身长有多少,那就没有人知道了。后来,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名字叫作鹏。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遮天蔽日。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它在南海海面上击水而行,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要过半年才能飞到南海休息。当它在高空飞行的时候,背靠青天,云层却在它的下边。生活在洼地里的小鸟,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飞过树梢也就算最高了,大鹏鸟为什么要飞向九万里以外的远方呢?\鹏说:“我们不是同类。所以你们永远也不会理解我的志向有多么远大啊!”

这个传说,在庄子的《北冥有鱼》一文中,有着生动的描绘。 二、作家卡片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 名周,字子休(亦说子

1

沐),宋国蒙人 ,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三、作家作品

《庄子》,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今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其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本文节选自内篇中《逍遥游》篇,出自《庄子集释》。

四、庄子故事 1、庄周梦蝶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感到十分快活和舒畅,已经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了。但是,庄周突然醒来之后,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蝴蝶变成了自己。到底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

李煜曾有诗: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生死之间,是否只是一场大梦?庄子借梦蝶,模糊了真实和梦幻的界限。梦里是真的,还是现在是真的?

如果我们活在一场梦里,那么梦醒时分才是我们回归真实的时刻吧。 2、自由之龟

2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

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为了名利而舍弃健康,放弃和父母的团聚,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买椟还珠”吗?

3、鼓盆而歌

庄子的妻子得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对,她刚死时,我怎会悲伤呢?然而,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在庄子看来,生老病死就像四时交替,都只是自然现象而已,人不必有什么忧虑,也不必有什么痛苦。人源于自然,再回归自然,说到底,不过是正常的生死轮转,他依然在天地之间,只要怀着这样的想法,人又有什么好痛苦的呢。

4、鲁王养鸟

有一天,鲁国的城郊飞来了一只海鸟。鲁王从来每见过这种鸟,便以为是神鸟,就派人把他捉来,亲自迎接供养在庙堂里。鲁王为了表示对海鸟爱护和尊重,马上吩咐把宫廷最美妙的音乐奏给鸟听,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鸟吃。可是鸟呢,它体会不到国王这番招待盛情,只吓得神魂颠倒,举止失常,连一片肉也不敢尝,一滴水也不敢沾,这样,只活了三天就被饿死了。鲁王这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

人总是一厢情愿,觉得自己喜欢什么别人也一定喜欢什么,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不懂如何去换位思考关照别人。人心百结,人与人千差万别,交往之中,

3

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尊重别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五、背景链接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乱世。战国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佞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人应当参透功名利禄、权势地位的作用力,打破其束缚,使精神活动臻至优游自在,无牵无挂的境界。

六、读准字音

北冥(míng)鲲(kūn)翼(yì) 齐谐(xié)抟扶摇(tuán)徙(xǐ) 七、疏通文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冥”同“溟”,海。“北冥”,庄子想象中的北方的大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其:它的,指鱼的。鲲:大鱼之名。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其:指鱼。

而:连词,表顺承。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