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赏析

【赏析要点】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从诗歌选篇上看,一般多有朦胧色彩,命题往往以抒情诗、哲理诗或内蕴深厚的诗为主。设题多趋向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与古代诗歌相比,新诗有其自身的三大特色:(1)作品意象的模糊性(重叠、交叉、群体等); (2)表现手法的新颖性(隐语、象征、暗示等); (3)修辞手段的变异性(隐喻、移就、通感等)。

因此,我们要在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分析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方面多花功夫。

【习题精练】

1.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散步 梁宗岱

在生命的路上,

快乐时的脚迹是轻而浮的, 一刹那便模糊了。 只有忧郁时的脚印 却沉重的永远的镌着。

A. 诗的第一、二行运用比喻,把人的生命过程比作一条道路,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脚印。这样,“路”和“脚印”就具有了象征意义。

B. 诗歌将“快乐时的脚迹”和“忧郁时的脚印”对照着写,流露出偏爱后者的感情,表明诗人是一个感伤主义者,认为“忧郁”比“快乐”更有价值。

C. 作者要否定的是轻佻虚浮的人生,主张珍视人生的苦痛和忧郁,充分感受生命的复杂和深度,让生命获得“分量”。

D. “刹那”和“永远”、“模糊”和“镌着”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主张人应该努力追求生命

的“永恒”的人生观。

2.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人”这个字 张志民

听书法家说:书道之深,着实莫测! 历代的权贵们 为着装点门面

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 他们花一辈子工夫 把“功名利禄”几个字 练得龙飞凤舞,

而那个最简单的“人”字, 却大多是

缺骨少肉,歪歪斜斜…… 1986年11月

A. 诗由书法写起,借用书法家的话谈论“书道”,所说当更具有权威性。 B. 诗人用权贵们连“人”字都写不好的实践,来证明“书道之深,着实莫测”。

C. 大谈书道只是作品的表面含义,诗歌更深的寓意则是借为书之道来讽刺“权贵们”舞文弄墨的目的在于附庸风雅。

D. 诗人通过书法感受,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人”这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得很,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一生来书写它。

3.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思念 艾青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A. 诗的第一节写的“挂图、代数、琴、桨橹”四个意象,表面看来并无联系,其实和“思念”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了内心思念的焦灼、烦躁、惆怅、失意等情思。

B.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极言时间之缓慢,“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极言距离之遥远,两个比喻,诗意全出,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那种焦灼感和迫切感。

C.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两句诗形象地表明诗人内心虽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却藏在心里,不让它轻易流露出来。

D. 全诗写“思念”,但不着一字,写得清丽、典雅,一改缠绵、凄惋的情调。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你好,南方的山 李瑛

对于我们南方的山, 我的诗怎能用吝啬的语言。 满天阳光,满天云雾,满天雨水, 碧绿、深紫,好不奇幻。 而且还有满坑满谷的大树 而且还有轰轰响的飞泉…… 既然你微笑着站起身来迎接我, 我就要停下来:“你好,南方的山。”

(1). 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用“我们”来限定“南方的山”,不但拉近了“我们”与“南方的山”的距离,也表达了作者的一种自豪的心情。

B. 诗的第一节,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要用最美好的语言、最真挚的感情来赞美“南方的山”的强烈愿望。

C. 诗的第二节,前两句重复使用“而且还有”描写了“南方的山”的美丽,展现了“南方的山”壮美的一面。

D. 诗的最后,不但呼应了开头,而且生动形象地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2). 下面对这首诗的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中“满天”的连续出现和“碧绿”等词语的使用突出了“南方的山”奇幻这一特色。 B. 诗中运用拟人手法,不但增添了诗歌的情趣,而且使作者感情越发自然、浓烈。 C. 诗歌所描绘的景物色彩绚丽,声响俱备,还运用了排比、比喻、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 D. 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准确生动,形象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由衷热爱。

2. C3. D4. B5. C (未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写景抒情。)(应删去“清新、典雅”,仍然是缠绵、凄惋的风格。) 去做高尚的人”。)(对“更深的寓意”理解不当,应为“权贵们只知追求功名利禄,不知提高品行, 纲,与作者的感情倾向相悖。)(“表明诗人是一个感伤主义者”这一给人“定性”的判断失之武断,纯属无限上 【答案与提示】1. B沙扬挪拉一首(徐志摩)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 《沙扬娜拉》

①写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访日期间。这是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 首。《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十七首(见《集 外诗集》),仅留这一首。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诗歌欣赏】

1924年5月,泰戈尔、徐志摩携手游历了东瀛岛国。这次日本之行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回国后撰写的《落叶》一文中,他盛赞日本人民在经历了毁灭性大地震后,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的勇毅精神,并呼吁中国青年“Everlasting yea!”——要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这次扶桑之行的另一个纪念品便是长诗《沙扬娜拉》。最初的规模是18个小节,收入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诗》。再版时,诗人拿掉了前面17个小节,只剩下题献为“赠日本女郎”的最后一个小节,便是我们看到的这首玲珑之作了。也许是受泰戈尔耳提面命之故吧,《沙扬娜拉》这组诗无论在情趣和文体上,都明显受泰翁田园小诗的影响,所短的只是长者的睿智和彻悟,所长的却是浪漫诗人的灵动和风流情怀。诚如徐志摩后来在《猛虎集·序文》里所说的:“在这集子里(指《志摩的诗》)初期的汹涌性虽已消减,但大部分还是情感的无关拦的泛滥,??”不过这情实在是“滥”得可以,“滥”得美丽,特别是“赠日本女郎”这一节,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诗的伊始,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贴地重叠在一起,人耶?花耶?抑或花亦人,人亦花?我们已分辨不清了,但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象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样。接下来,是阳关三叠式的互道珍重,情透纸背,浓得化不开。“蜜甜的忧愁”当是全诗的诗眼,使用矛盾修辞法,不仅拉大了情感之间的张力,而且使其更趋于饱满。“沙扬娜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移译,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不言之中!

这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其美丽也许正因为其简单。诗人仅以廖廖数语,便构建起一座审美的舞台,将司空见惯的人生戏剧搬演上去,让人们品味其中亘古不变的世道人情!这一份驾诗驭词的功力,即使在现代诗人中也是罕有其匹的。而隐在诗后面的态度则无疑是:既然岁月荏苒,光阴似箭,我们更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每一寸人生!(王川) 汉书下酒 发表于 2007-3-25 03:15

现代诗歌赏析资料 ( 应一个网友要求收集) 远和近(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