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习题

原始社会至西周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中国古代教育从___________起,到___________止。

2.西周官学制度以___________为标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分。

3.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以___________为载体,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家教育思想争鸣,涌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教育家和标志性教育理论专著___________。

4.汉代经学教育确立了___________的文教政策,开始了___________的时代。 5.隋唐教育制度的特点是完备的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相结合。 6.宋明时期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学术活动中心的___________教育。

7.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教育思潮特点是反对___________、批判_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_。 8.西周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是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

9.西周时期的小学教育主要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尤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类德行的培养,以为造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未来统治者打下基础。

10.西周时期教育领域,大学入学年龄通常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学业。大学场所设在___________,天子的大学四周环水叫___________,诸侯的大学半周环水叫___________,表现出___________。

11.西周大学实行分科教学,以___________为重,___________次之,___________又次之。 12.六艺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科,起源于_________,发展于_________,完善于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学科。 二、选择题

1.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阶级性 B.有组织性 C.有等级性 D.无目的性 2.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 )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 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 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3.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 )

A.大学和小学 B.国学和乡学 C.官学和私学 D.上学和下学 4.对“辟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西周国学中的大学 B.是西周国学中的小学 C.是西周的乡学 D.是西周的一种私学 5.西周时期诸侯所设的大学称为( )

A.辟雍 B.泮宫 C.瞽宗 D.庠 6.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 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三、简答题: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西周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没有分离独立,历史上称这种现象为“学在官府”。西周已形成这种“学在官府”、“官安学业”的局面,政教一体,官师合一,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培养治术人才。

西周建立了两大系统的学校,即国学和乡学。“国学”是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的,设在天子、诸侯所在的都城;乡学是按照地方行政区域为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设立的,规模比较简单,只有小学一级,设在都城以外的地方。

1

“国学”又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设在王宫内。大学设在都城郊外,天子所设的大学叫辟雍,诸侯所设的大学叫泮宫。西周学校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和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礼”和“乐”密切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其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乐”则陶冶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需求。“射”即拉弓射箭的技术。“御”即驾驭战车的技能。“书”是读书、写字。“数”是计数。“六艺”体现了西周教育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中国封建社会私学教育状况

一、填空题

1.私学兴起于___________,繁荣于___________,大盛于___________。

2.___________开创的私学规模最大、课程最充实、教学最优异、育才最多、影响最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儒家私学,还有适应小生产者需要的___________、具有反社会和避世倾向的___________、干预现实政治方面最为成功的___________、主张“并耕而食”的___________、关注“名实之辨”的___________、依赖兵法谋略解决政治问题的___________、传授辩证诊治方法的___________等。

4.真正讲学授徒的书院起源于___________,最初为___________性质。

5.___________为民间私人所办,是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启蒙和基础教育的教育组织,其教师多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任。 二、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 )

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 B.奴隶制的解体 C.学术文化下移 D.养士之风盛行 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 )

A.道家和法家 B.儒家和道家 C.道家和墨家 D.儒家和墨家 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 )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A.楚国 B.燕国 C.齐国 D.秦国 4.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

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

C.是在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

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5.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三、简答题:

1.简述私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私学兴起的原因:(1)封建私有制在奴隶制的母胎里发生发展,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在一些诸侯国里取得了政权,这就促进了奴隶制解体,于是“学在官府”的垄断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经济支柱和政治依据,造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2)原在周王宫里的一批有文化知识的人,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和职守,其中一部分人变成了一批靠着自己过去掌握的“六艺”知识来自谋生活的知识分子,他们把原来秘藏于官府中的典籍文物、礼器乐器带到了民间。这就是出现了“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3)养士之风盛行,进一步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以齐鲁为发祥地,很快向各地发展,在这个潮流中,孔子起到了开辟道路的作用。

私学兴起的意义:(1)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3)扩大了

2

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4)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2.分析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和历史地位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史上的重要创造,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

(1)稷下学宫的性质: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①稷下学宫由齐国官方出资举办,始终不改变养士、用士的基本目的。从其主办者和办学目的来看,稷下学宫是官学。②稷下学宫是由养士制度发展演变而成的教育机构,它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讲学,不加干涉与限制的风范,其教学与学术自由,体现出私学的性质。③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

(2)特点: ①学术自由,表现在:稷下学者“不治而议论”,拥有相当的独立和自由;来者不拒,包容百家;欢迎游学,来去自由;学术论辩,相互争鸣及吸取。②待遇优厚,包括给予“不治而议论”的政治待遇及优厚的物质待遇。

(3)历史地位:①促进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②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③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它所独创的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办学形式,集讲学、著述、育才与咨政为一体的职能模式,自由讲学和自由听讲的教学方式、学术自由和鼓励争鸣的办学方针,尊重优待知识分子的政策,都显示了它的成功之处。④留给后人的思考:稷下学宫尊重贤士,尊重学术,其思想学术、文化教育的成功却未带来齐国政治的成功。 3.宋代书院产生的原因,办学特色及其意义是什么?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

(1)造成北宋书院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士人求学需求很大,却苦无其所,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第二,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宋初提倡文治,但国家一时又无力大量创办官学,故朝廷对书院给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赞助,这些支持无疑是促进宋初书院兴盛的直接动因之一。第三,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佛教出于僻世遁俗、潜心修行的宗旨,多选择环境僻静优美的山林建立寺庙。佛教禅林集藏经、讲经、研经于一体,也对书院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书院的讲会制度就是借鉴了佛教的讲经方式。第四,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变得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书籍不再是珍藏品而是公众都可以拥有的,才有可能使书院拥有丰富的藏书,并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学研究场所。

(2)书院具有以下教育特点:第一,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书院既是一个教育机构,又是学术研究基地,同时,许多书院还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和有影响的印刷出版机关。书院的创建者,主持人大多是一方有名的学者,他们担任主讲时,一般都是讲自己的学术心得。第二,教学形式多样。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质疑问难、学友相互切磋、会讲等。第三,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书院教学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互相讲学,互相听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第四,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书院强调学生读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指导。

(3)书院产生的历史意义:书院的产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3

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

一、填空题

1.孔子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___________的主张,认为在实现充分的劳动力、保障人民丰足生活前提下,必须施行___________,使其知伦理、守本分。

2.孔子坚持___________的办学方针,主张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3.孔子继承六艺教育传统,亲自整理古代文献,形成被后人称为“六经”的六种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教师,孔子深得为师之道,以___________自许,以之为教师的最基本素质要求,同时相信“后生可畏”,鼓励学生___________,有师生平等、互学思想,开创了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 5.孟子以___________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形成以内发为特色的教育思想。

6.孟子认为人类的本质、人类的生活特点表现为___________,即五对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推导出五种道德规范——“五常”,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荀子主张,教育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改善粗陋的天性,于是“涂之人可以为禹”。 8.荀子认为,由于人的天性不会自美,所以学习与教育最有效、最方便的途径是___________。

9.董仲舒依据儒家___________思想论证了汉代统一集权政治的天经地义和皇权至上,建议各种___________都予以禁绝,以保障思想统一。 10.唐代儒学大师韩愈倡言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以卫道者自居,立志将自认为是从___________后就中断的___________重新振兴,而___________通过论述教师问题表达了他的这一志向。 11.宋代理学教育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___,他继承“外铄说”的教育观,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教学过程思想,还归纳了六条读书法,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明代中叶的学者___________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他继承“内发说”的教育观,提出___________的学说,将“格物”理解成___________,要求把私念私欲一一追究、搜寻出来,同时要求懂得___________是合一的,一个不善念头的发动就是恶行,故须除恶于未萌之时。 二、选择题

1.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 )

A.利 B.仁 C.德 D.信 2.“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 )的概括。

A.教育对象 B.教育目的 C.教育作用 D.教育任务 3.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 )

A.礼 B.乐 C.数 D.易 4.以下哪一项不是孔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 )

A.持志养气 B.立志乐道 C.克己内省 D.改过迁善 5.被封为“亚圣”的是( )

A.庄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 6.孟子教育思想的基础是( )

A.性恶论 B.性善论 C.性三品 D.素丝说 7.孟子认为人人天生都有的四个善端是( )

A.仁、义、孝、礼 B.信、爱、敬、惧 C.仁、义、孝、忠 D.仁、义、礼、智 8.首先提出“明人伦”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9.第一个提出“化性起伪”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

10.荀子提出的教育目标是( )

A.大丈夫 B.仕人 C.鸿儒 D.大儒 11.唐代被称为“振兴儒学的卫道者”的思想家是( )

A.柳宗元 B.韩愈 C.王安石 D.王充 12.韩愈的代表作是( )

A.《劝学》 B.《师说》 C.《论衡》 D.《春秋繁露》 13.朱熹担任洞主,亲自掌教的书院是( )

A.东林书院 B.白鹿洞书院 C.嵩山书院 D.岳麓书院 14.以下几个书院中,哪一个性质与其余几个不同?( )

A.应天府书院 B.白鹿洞书院 C.东林书院 D.集贤殿书院 15.朱熹担任洞主,亲自掌教的书院是( )

A.东林书院 B.白鹿洞书院 C.嵩山书院 D.岳麓书院 16.在教育内容上,王阳明的主张是( )

A.六经皆史 B.博习百家 C.提倡儒学 D.反对读书 三、简答题:

1.评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个:①编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②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其教育思想丰富而详实,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1)孔子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是“仁”、“礼”: 孔子把“仁”视作最高的道德规范,其要义就是“爱人”。他的“仁”的思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上积极要求实施“德政”,缓和阶级矛盾;另外一个是“忠恕”的观念中,这是要求人积极帮助别人,对人要忠,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给人。孔子的“礼”是就政治而言的,其精神集中表现在“正名”思想中。“正名”思想认为,君臣和父子都应严格恪守各自的名分和尊卑长幼的次序,应当“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群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所以要求统治者提倡礼教。

(2)孔子对教育作用的论述包括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①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为政以德”,他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通过文化教育工作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传播到民众当中,这样就会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但是教育工作并不就等于政治工作,它是通过传播文化、培养人们的道德,对政治施加影响。同时,孔子还阐述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纲。从三者排列看,孔子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要有这三个条件:首先要有较多的劳动力;其次,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中的吃、喝、穿、住的问题,只有在先庶、先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化,发展教育事业。②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孔子承认人的成长教育起了决定作用,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中。孔子虽然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但也不是教育万能论者。孔子提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命题。

(3)孔子对教育对象的论述是一种创举。孔子认为教育对象应当“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类”即族类。不分族类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贵贱。“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学。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不仅把教育扩展到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