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
1、1925年,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科曼。格里菲思在美国伊利洛伊大学建立第一个运动心理实验室。 2、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得出“遗忘曲线”并表明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3、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况性。 4、情绪具有增力性和减力性。
5、情绪从低到高可划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6、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高峰表现、流畅体验、跑步者高潮。 7、健康的三要素:无躯体疾病、无心理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8、体育活动动机产生的条件:体育活动的需要、体育参与的诱因、体育参与的动机,需要与诱因的关系。
9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10、迁移的理论有:形式训练说、共同要诉说、经验类化说、关系理论
11、影响迁移的因素有:1、学习过程与迁移量的关系。2、运动技能的难易程度与迁移。3、认知结构与学习的迁移 概念
1、注意:是指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自我效能 :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潜能的意识。
3、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目的是为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
4、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 5、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况的反映。
6、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7、应激:在出乎意外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
8、体育心理学:人是一种生物有机体,在各种情境中会产生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心里活动,这些心理活动的表现被称为心理现象。
9、焦虑:一种主观能够意识到的恐惧不安的情绪状态,常伴有躯体的少激活反映。 10.正迁移:已经掌握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影响,促进新技能的形成。 11.负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另一些新技能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和阻碍作用。 12、 需要:个体因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或不舒服感。
13、 放松训练: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
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15、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6、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 引起动机的条件是内在需要和外部诱因 17、构成一个完整的现代运动训练体系包括:身体、技术、战术、心理训练。 18、人的心理实质:脑的功能,客观现实的反映。
19、感觉:是认识过程的最初级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判断
1、归因是人们对已发生事物结果的原因解释。 2、内控型的人格倾向优于外控型的人格倾向。
3、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是乌申斯基提出来的。
4、班杜拉的实验表明,在动机作用过程中,起重要重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对自己是否能胜任的知觉。 简答
1、简述心理发展概况。
(1)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灵魂分为智慧、勇敢、欲望。
(2) 16、17世纪法国哲学家、生理学家笛卡尔首次提出反射的概念
(3) 德国生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费罗伊德创建了精神分裂派 (5) 1925年,格里菲斯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实验室 2、什么是表象?运动表象在体育中有哪些作用?
答、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应。 作用:(1)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 (2)辅助运动技能练习
(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 (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 (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 3、体育心理效能有哪些? 答:(1)改变态度 (2)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3)提高知觉和反应的敏感性 (4)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 (5)有助于身心松弛 (6)提高身心解脱方法 (7)获得运动操作技能 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