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1、1925年,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科曼。格里菲思在美国伊利洛伊大学建立第一个运动心理实验室。 2、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得出“遗忘曲线”并表明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3、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况性。 4、情绪具有增力性和减力性。

5、情绪从低到高可划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6、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高峰表现、流畅体验、跑步者高潮。 7、健康的三要素:无躯体疾病、无心理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8、体育活动动机产生的条件:体育活动的需要、体育参与的诱因、体育参与的动机,需要与诱因的关系。

9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10、迁移的理论有:形式训练说、共同要诉说、经验类化说、关系理论

11、影响迁移的因素有:1、学习过程与迁移量的关系。2、运动技能的难易程度与迁移。3、认知结构与学习的迁移 概念

1、注意:是指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自我效能 :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潜能的意识。

3、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目的是为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

4、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 5、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况的反映。

6、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7、应激:在出乎意外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

8、体育心理学:人是一种生物有机体,在各种情境中会产生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心里活动,这些心理活动的表现被称为心理现象。

9、焦虑:一种主观能够意识到的恐惧不安的情绪状态,常伴有躯体的少激活反映。 10.正迁移:已经掌握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影响,促进新技能的形成。 11.负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另一些新技能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和阻碍作用。 12、 需要:个体因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或不舒服感。

13、 放松训练: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

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15、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6、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 引起动机的条件是内在需要和外部诱因 17、构成一个完整的现代运动训练体系包括:身体、技术、战术、心理训练。 18、人的心理实质:脑的功能,客观现实的反映。

19、感觉:是认识过程的最初级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判断

1、归因是人们对已发生事物结果的原因解释。 2、内控型的人格倾向优于外控型的人格倾向。

3、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是乌申斯基提出来的。

4、班杜拉的实验表明,在动机作用过程中,起重要重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对自己是否能胜任的知觉。 简答

1、简述心理发展概况。

(1)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灵魂分为智慧、勇敢、欲望。

(2) 16、17世纪法国哲学家、生理学家笛卡尔首次提出反射的概念

(3) 德国生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费罗伊德创建了精神分裂派 (5) 1925年,格里菲斯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实验室 2、什么是表象?运动表象在体育中有哪些作用?

答、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应。 作用:(1)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 (2)辅助运动技能练习

(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 (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 (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 3、体育心理效能有哪些? 答:(1)改变态度 (2)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3)提高知觉和反应的敏感性 (4)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 (5)有助于身心松弛 (6)提高身心解脱方法 (7)获得运动操作技能 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即对人体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对外部环境能从社会上供认的形式进行反应,对不正确的进行积极反抗。 标准:(1)正视现实,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 (2)了解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在于学、谋职或恋爱方面做出选择。(3)善与人处 (4)情绪乐观 (5)自尊自重 (6)乐于工作 5、如何进行体育兴趣的培养?

答:教学和组织体育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方面起到主导作用,可以采用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需要满足教学法和教学兴趣法。 6、对各学习理论对运动技能学习有哪些启示? 答:一、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提出了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论,他认为当一个操作之后接着强化刺激时,那么操作强度就增加,

练习虽然重要,但关键的变量确是强化。

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取决于(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3)动作复制过程

(4)动机过程

二、认知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1、苛勒的顿悟学习理论,他认为在感知、理解、认识问题时,洞察力对学习有其重要意义。 2、托尔曼的认知论,他重视学习的中介过程,即认知过程的研究,强调认知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对运动技能的学习研究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7、具体分析运动技能形成过程。

答:1、动作认知阶段,内抑制过程尚未精确建立起来,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知觉的准确性较低,动

作之间联系不协调,特别是肌肉的紧张与放松配合不对,有多余的动作。

2、动作的联系阶段,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紧张度有所减少,动作之间的干扰减少,多余动作

趋向消除,但动作之间的衔接处常出现间断、停顿和不协调现象。 3、动作的完善阶段,动作技术的结构已经巩固并达到自动化阶段。 8、什么是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技能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答;心理技能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队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用特殊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意义和作用:心理技能训练是现代化运动训练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影响制约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改善和体现,可促进训练者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训练者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运动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9、什么是模拟训练?模拟训练的方法和内容是什么?

答: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目的是为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

方法: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 内容:(1)对手特点的模拟

(2)不同起点比赛的模拟 (3)裁判错判误判的模拟 (4)气候条件影响的模拟 (5)时差的模拟 (6)地理环境的模拟 (7)对观众影响的模拟

10、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优化的条件有哪些? 答:1、教师的教学思想

2、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技巧 3、创设多种具体的教学情况

4、师生关系和谐度和教学集体的凝聚力。

11、什么是焦虑?在体育学习中如何进行焦虑的调控。

答:焦虑是一种主观能够意识到的恐惧不安的情绪状态,常伴有躯体的激活反应。它常常是在个体自我认为危险或威胁的情境无能为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评价收到损害时产生的。 在体育学习中焦虑的调控:(1)转变学生的消极认知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积极鼓励、肯定暗(4)化解消极的突发事件 12、解释“倒U型假说”

答:倒U型假说预测: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的关系呈倒U曲线型,即特别高何特别低的唤醒水平有碍于操作,只有中等水平的唤醒有助于操作。该假说还认为完成简单任务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高位置;任务复杂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低位置。 13、简述赛前状态的种类 答:(1)赛前过分激动状态:过低或过早兴奋,情绪强烈紧张,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颤抖等。 (2)赛前淡漠状态:表现情绪低落,缺乏信心或比赛感到索然乏味、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等。 (3)赛前盲目自信状态:表现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的困难和复杂程度估计不足,过高估计本方力量,相信自己能轻易取胜。

(4)战斗准备状态:心理与身体非常协调,动作自然轻松,无焦虑感和恐惧感,有创造欲等。 14、如何进行情绪状态的调节。

答:1、认知训练法。2、模拟训练法3、表象训练法4、表情调节法5、活动调节法6、呼吸调节法7、注意调节法8、暗示调节法9、音乐调节法10、激励调节法11、思维阻断法12、自我宣泄法 15、评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答: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的需求所组成,而各种需求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需求 层次论。

1、 他将层次论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

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满足了前四个需要之后才能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

2、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来源于临床观察,有片面性,把自我实现放在最高层次,会引起青少年片面

追求,这是不科学的,也是有害的。

3、 主要表明:根本忽视了社会的需要得到的,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当满足时,高层次的需要才

会有机会出现。缺点:把自我实现放在最高层会引起青少年片面的追求是不科学的。

16、促使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

答:1、最佳竞技状态的结构成分与心理特征

(1) 身体技术状态 (2) 情绪状态 (3) 思维状态

2、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1)进行长期系统的心理技能训练(2)进行认真,细致地赛前准备(3)进行模拟的训练模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