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理性预期是指经济主体对某些经济变量的主观预期同这些变量的客观数学条件期望相一致。理性预期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经济主体为了追求最大利益,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 第二,经济主体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会努力获取进行正确预期所需要的一切信息,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各种信息。

第三,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经济主体的预期可能存在失误,但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错误。因为当预期发生错误时,经济主体能够及时地根据他所得到的新的信息来修正他形成预期的方式,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6.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是一条描述税率与税收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0-1所示。

t

1 A C E t0

0

B D T

图20-1 拉弗曲线

在图20-1中,纵轴表示税率(t),横轴表示税收量(T)。税收量等于税率与税基的乘积。当税率为零时,税收量等于零,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这时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丛林法则),这种经济显然是不可取的。当税率上升到100%时,人们的全部收入都要作为税收上交给政府。这时无人愿意工作或投资。由于生产中断,没有什么税源或者税基,税收量也为零。

实际税率总是介于上述两种极端税率之间。在A点代表一个较高的税率和较低的产量,而在B点代表一个较低的税率和较高的产量,然而两者可以为政府提供同样多的税收量。“拉弗曲线”告诉我们,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税率来增加税收量。例如税率从A点下降到C点,税收量增加;政府也可以通过提高税率来增

加税收量,例如税率从B点提高到D点,税收量也增加。

税收量和产量在E点对应的税率(t0)上达到最大。在E点,如果政府降低税率,产量将增加,但税收量会下降;如果提高税率,产量和税收量都会下降。显然,t0以上的任何税率都是无效率的:因为只要降低这些税率,产量和税收都能增加。税率t0是最佳的税率,政府和政治家的主要经济任务就在于找到这样的税率。

7.时间不一致性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认为,如果经济当事人具有前瞻性的理性预期能力,政策问题就以理智对手——政府(或货币当局)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一个动态博弈的形式而出现。假设政府制定了一项最优政策,然后将它宣布给私人部门。如果该项政策被私人部门相信了,那么在随后的时期,它也许不再停留在最优状态。因为在政策被私人部门相信的新的情况下,政府发现以前根据当时的情况所制定和实施的最优政策现在已经不是最优政策了,从而存在背弃诺言改变政策或在以前所宣布的政策上做手脚的激励。事先最优政策和事后最优政策之间的差异就是所谓的时间不一致性。例如,在t时得出一最优政策,而在t+n时期重新最优化得到另一个不同的最优政策,那么在时间t时估计的最优政策就是时间不一致的。

8.李嘉图等价定理

19世纪初的李嘉图认为,无论是通过增加税收还是通过发行国内公债来筹集资金,政府的赤字支出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都是相等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巴罗,利用理性人假说,复兴了李嘉图的这个观点,认为征税和发行公债这两种弥补赤字的方法,从对私人部门的负担,进而对个人消费支出或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来看,本质上是等价的,因而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这种观点被称为“李嘉图等价定理”。

表面上看,政府以税收筹资与发行债券筹资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并不相同。增加税收,会直接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政府向公众出售与征税额相等的债券,个人将自己拥有的债券增加当作净财富的增加,进而增加消费。这种,“财富效应”将抵消“挤出效应”,使得债券融资性的政府支出的增长能够增加社会总需求,最终增加就业和收入。

但从本质上看,债券是要偿还并且支付利息的。由于政府本身不创造收入,用来偿还公债本息的收入最终来源于税收。因此,公债的发行,意味着公众未来税负的增加。具有理性预期的人们会认识到这一点,从而未来的纳税义务将被贴现,其现值正好抵消掉所售债券的价值。因此,政府债券将不再被人们看成为净财富。为了履行未来的纳税义务,人们在现期将更加节约。从而债券融资性财政扩张并不比增加税收的财政扩张能更有效地提高总需求。实际上,它们所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即都等于“平衡预算乘数效应”。

9.卢卡斯批评

卢卡斯批评认为,面对政策的变化,大规模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的参数不会保持不变。因为经济主体会对经济环境或经济政策的变化做出反应,调整他们的行为。由于政策制定者预期不到新的和不同的经济政策对模型中的参数的影响,因此,既定的凯恩斯主义宏观非均衡模型就不能正确地预测新的政策实施的后果,或者说政府的任何政策,不论是货币的还是财政的,都不会产生任何有益于社会的效果。卢卡斯批评本质上是对凯恩斯主义者企图用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市场经济的批判或否定。

10.真实经济周期

真实经济周期是指由技术水平对生产函数或供给的随机冲击引起的充分就业收入或自然率本身的波动。如果技术变迁引起的对生产函数的冲击是经常性的并且是随机的,那么随机游走之后的产量轨迹将表现出类似经济周期的特征。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到的收入波动是收入的自然率(趋势)的波动,而不是对充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的偏离。即表面上像是围绕充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的产量波动,事实上是由一系列持久的技术冲击引起的充分就业收入趋势自身的波动,每一次持久的技术或生产率冲击决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轨迹。因此,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将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波动分析隔离的传统做法是不合逻辑的。通过消除充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和周期之间的区别,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已经开始整合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波动理论。

11.静态预期

静态预期是指经济主体完全按照变量的过去值来预期变量的未来值,即使错误不断,也从不修正。蛛网模型中厂商对价格的预期就是这种预期,可用公式

表示为:

Pte?Pt?1。

12.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

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中提出的反映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它根源于厂商和劳动者双方的预期误差。

设起初的产量和就业位于自然率水平。央行未加宣布突然增加货币供给,引起总需求增加和一般价水平上升。私人部门没有预期到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分散生产的厂商们把他们商品价格的上升当成他们产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需求量与产量,同时导致货币工资的上升。劳动者则错误地把察觉到的货币工资的上升(相对于它们的预期值)当作真实工资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供给。结果总产量和就业都将暂时高于它们的自然率水平,最终使经济趋于繁荣。反之,在一般价格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的经济繁荣时期,如果中央银行未加宣布突然减少货币供给,则会产生相反的情况,使经济趋于萧条。

13.名义黏性与真实黏性

新凯恩斯主义者将价格和工资的黏性区分为名义黏性和真实黏性两种。在出现名义需求扰动时,如果某种因素使得名义价格水平变动的比例不同于名义需求变动的比例,就出现了名义黏性。如果某种因素阻止了真实工资的调整,或存在着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工资或一种价格相对于另一种价格的黏性,真实黏性就出现了。

14.效率工资

效率工资是指厂商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降低平均成本而支付给工人的比市场出清工资高的工资。在效率工资理论中,关键的假定是工人的努力程度与其得到的真实工资率正相关。现代效率工资理论可分为逆向选择模型、劳动力流失模型、偷懒模型和公平模型四种。它们不仅不相互排斥,而且相互补充。

15.费雪的交易方程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关于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式: MV=PT。假定货币流通速度或货币周转率(V)与实际交易量(T)不变,社会一般价格水平(P)就唯一地取决于货币数量,与货币数量正相关:

四、判断题

P?MVT1.对; 2.对; 3.错; 4.错; 5.对;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 11.错;12.对; 13.对; 14.对; 15.错; 16.对; 17.错; 18.对; 19.错; 20.错。

五、辨析题

1.对。绝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拥护萨伊定律。他们认为萨伊定律不仅在物物交换中成立,在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也同样成立。因为货币只不过是交换的媒介,它方便了交换,但不会改变交换的实质。在两部门经济中,人们将销售产品所得到的收入用于消费以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储蓄。在弹性的利率机制的作用下,储蓄总是等于投资。因此,在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萨伊定律的表现形式就是储蓄等于投资。

2.错。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技术水平对生产函数或供给的随机冲击引起的充分就业收入或自然率本身的波动。如果技术变迁引起的对生产函数的冲击是经常性的并且是随机的,那么随机游走之后的产量轨迹将表现出类似经济周期的特征。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到的收入波动是收入的自然率(趋势)的波动,而不是对充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的偏离,即表面上像是围绕充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的产量波动,事实上是由一系列持久的技术冲击引起的充分就业收入趋势自身的波动。

3.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的变化如果被人们预期到,即使在短期对产量和就业水平也没有影响。被人们预期到的货币收缩,将使理性的当事人立即向下校正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因此,从理论上说,货币当局可以在不减少产量和就业的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率,即中央银行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成本为零。所以,没有必要遵循正统货币主义所倡导的渐进性货币紧缩政策。当局可能只需要宣布降低货币扩张率,就能在不支付任何成本的条件下,将通货膨胀率降至其所希望的目标。

4.错。假设经济最初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当时的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Un。货币工资增长率为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零,因此预期通货膨胀率也为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