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课时3 大气环流
课程标准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3.结合亚洲季风形成示意图,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4.结合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阅读教材P36~P39“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环流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
(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低纬环流:a、d??
(2)类型?中纬环流:b、e
??高纬环流:c、f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气压带:A为赤道低气压带,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为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H为东北信风带,K为东南信风带,I、L同为中纬西风带,J、M同为极地东风带。
??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季节移动?
?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1-10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赤道与极地之间本应形成单圈环流,为什么会变成三圈环流呢? (2)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3)极锋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表面有何影响?
提示 (1)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赤道与极地因冷热差异产生的单圈环流变为三圈环流。 (2)低纬环流圈: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东北(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精品
中纬环流圈: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纬环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3)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的同时向低纬运动,与北上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迅速被迫抬升,形成了极锋。近地面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该区域因为有气流的抬升作用,降水较多。 教材梳理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阅读教材P39~P4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填写下列知识。 1.南北半球气压带分布的差异
南半球 北半球 2.季风环流
气压带分布 较完整 相对破碎 原因 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 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1-15亚洲冬季风(左)和夏季风(右)形成示意,据图分析: (1)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东亚在冬、夏季节的风向是怎样的? (3)南亚在冬、夏季节的风向如何?成因有哪些? 提示 (1)海陆热力差异。
(2)东亚:夏季为东南季风;冬季为西北季风。
(3)南亚:夏季为西南季风;冬季为东北季风。形成原因:夏季因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的影响,东南信风跨越赤道,形成西南季风;冬季,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形成东北季风。 教材梳理3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阅读教材P39~P41“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填写下列知识。
气压带、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 赤道两侧南北纬10°范围内 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 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西风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全年温和多雨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思考感悟】 如果无大气环流的存在,赤道和极地间的气温差异和气压差异会有何变化? 提示 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如果无大气环流的存在,则赤道和极地之间的气温和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