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讲)(含解析)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借助上图,可做如下理解。

1.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

水文 年降水量多少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生物 光照、热量、水分 气候差异 土壤 地貌 气候参与成土过程 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河流的径流量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 植物分布及形态 动物分布及特征 土壤的形成 地貌的演化 2.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

水文 大气 土壤 生物 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 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 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 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 3.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

大气 生物 水文、 地形 岩石 态 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 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 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 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4.生物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

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或鱼类生存造成影响。

知识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

(一)从环境要素与整体环境特征的关系入手,分析区域环境总体特征的形成与变化

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

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 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

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

(二)从环境要素发展变化的影响入手,分析区域整体环境的发展变化的成因

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

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

(三)从区域间的环境联系入手,分析区域的环境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

考点一 考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典例1】(2018·天津文综)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1.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