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45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纲要求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复习要求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解释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基础自查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范 围 物质对象 形 式[来源学*科*网Z*X*X*K]生物圈(全球) 动 力 重要生物类群 特 点 二、实例——碳循环 1.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 2.循环过程
3.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
(2)影响:
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及意义 1.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2.意义:
想一想:有人认为:“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是往复循环的,能量自然也应该伴随着物质的循环而循环。”你认为这句话对吗?如果有错误,请指出原因。
课堂深化探究 一.碳循环 1.循环特点:
2.过程图解
解读:
(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
(2)碳元素循环的主要形式:
(3)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
3.温室效应 (1)成因
(2)危害
(3)缓解措施
特别提醒
有关碳循环示意图中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1)首先判断双箭头的两端是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库,除双箭头外生产者(A)只有出发箭头,大气(B)只有接受箭头。
(2)消费者(C)接受一个箭头而出发两个,分解者(D)则接受两个出发一个,两者之间物质流动方向是从消费者(C)到分解者(D)。
二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图解
解读:
解读:(1)从图中可以看出, 。
(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3)绿色植物同化的CO2等物质,大约90%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无机环境,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4)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主要体现在
。
特别提醒
1.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能在各级生态系统中进行。 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不具递减性,具有全球性。
2.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这是决定一个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保证。
三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实验原理
2.实验流程 案例1 案例2 实验假设 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实验组 对照组 验[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自变量 设计实验现象 结论分析 A B A1 A2 B1 B 不变蓝 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特别提醒1.探究活动最好在实验室中进行,以便控制变量,避免环境中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
2.各地气候与环境等因素不同,微生物分解落叶的能力也不同,需要的时间也有差异,一般需要温暖、湿润的条件。
对应训练
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1
D.1、2、3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 2.(2010·广东理综,26)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时期 碳吸收量(kg C·a1) 碳释放量(kg C·a1)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