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本文就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结合学校特色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体系、实践平台和创新机制的一些尝试和做法。在以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指导思想下,针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提出一种将实验室带在身边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大有裨益。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先导,在这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下,信息技术的创新在产业的复苏中将发挥重大作用,将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驱动力。“把握两个着力”,(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将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的总体工作思路之一。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成为社会、企业的需求,据此众多院校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做成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并转化为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这类人才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应用性。与理论型人才培养相比较,相对于其注重理论性知识,我们更要强调应用性知识;相对于其强调理论研究,我们更要强调技术应用;相对于其强调宽口径厚基础,我们更要强调专精实用,满足企业聘用即能工作,努力解决用人单位用人难、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问题。

(2)创新精神。在大力倡导创新的当今,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方具有竞争力。创新需要有坚实的基础理论、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就要求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仅要为他们提供很好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激励体制和活跃的创新探索氛围。

(3)可持续发展。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迅猛,新技术不断的涌现,学生要想与时俱进跟上技术的发展,就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在扎实的基础技能基础上,学习吸收新技术。

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已经倡导多年,各高校通过各类资金、教改项目对专业实验室设备进行了升级,建立了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室以及实训基地,改善了学生实验、实习和实践的硬件环境,

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然而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制约着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我国高校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之一,许多院校制定的培养计划几乎千篇一律,按照一个既定的课程体系进行培养,没有特色可言。

2.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呆板

由于教师的原因导致教材和知识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教材不能反映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如何把实用的工程技术传授给学生,是我们培养应用型人才应亟待解决的问题。 3.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虽然实践教学倡导多年,而由于传统的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模式根深蒂固,部分实验教学环节往往流于形式。再加上电子信息类课程难度大,在一些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上,缺乏足够的场地、课时安排来满足教学需要,在这种条件下教师为能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向学生提供全面的电路、程序等资源,而学生只要照猫画虎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