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自主学习就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设计好导语能够激发学生求知动力

常言道: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此话确实如此。 假如我们在新课学习中设计的导语不够精彩,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那么对后面的课文学习、理解将如死水一潭。所以,我特别注重课文的导入,情境的设计。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对话导入,音乐导入,猜谜语导入,讲故事导入,画画导入等等。针对不同的课文,我采取的导入方式各有不同。

如我在教三年级上册第十五课《掌声》一课时,正好是一节教研课,两个学校的语文老师到我校听课。我的导入是:“同学们,今天这么多老师到我校听课,作为三小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表现?”此时,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点头微笑着说:“同学们真懂礼貌。你们用掌声欢迎前来

听课的老师。老师从你们的掌声中感受到了真诚与热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掌声”。想不想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这样,通过谈话,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在新课导入后,我一般都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情节的不同,不断地创设情境,始终让学生处于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中。因为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所以创设情境尤其重要,设计好导语更重要。 二、做一个引领学生的好导师

1.在语文教学中,每个教师都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要引导好学生多读。如:自由朗读、默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齐读、跟录音读等等。采取形式多样的读法,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充分阅读来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真情、领悟作者的真意。教师尽量少讲一些,学生能自己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资料能弄明白的问题不讲。一定做到多导读,少讲解。

2.语文课一定要上得兴趣盎然,不能死气沉沉,杜绝照本宣科,避免“标准答案”。要允许学生大胆插嘴,允许学生说错话,允许学生意见分歧时大声争执。一定要多情趣,少刻板。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一定要起到合作者、组织者、

引导者的作用。应转变传统的“权威”角色。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关系,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一定要多民主,少特权。

三、强调学生自学中的质疑,激发学生自主与合作意识

阅读教学就要强调学生自学时的质疑,注意引导学生课前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或通过各种形式自我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究,合作学习。 比如在讲授《狼和小羊》一课时,课前先放一段动画录像,通过图像与声音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大脑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主动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给了学生一个充分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机会,也是一个创新的开始。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带着自己的问题,不懂的地方用笔标记重点符号,试着解决这些问题。等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把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让全班同学共同研究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学生在充分读书、讨论、交流的同时,也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

四、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乐学知识,增长知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