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1 引 言

我国的中小企业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形于20世纪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风光一时”的企业和企业家。但随着大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中走出“倒U曲线”,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也就随风而逝。从整体来看,中小营企业的发展状况比国营企业在许多方面甚至还要艰难些,很多企业都呈现出“昙花一现,步履维艰”的现象。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我国的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但是企业自产生时就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导致企业本身先天不足,而在其发展中又由于低水平的管理模式,落后的人才观念,不完善的薪酬制度,缺乏沟通与交流,忽视员工的学习、培训及人才自身事业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还有中小企业的领导人格缺陷等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困于自身的“人才陷阱”。即一方面急需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得到高素质的人才后很难凭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较长时间内留住人才,并发挥其最大潜能。

2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在现代中小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HRM)就是根据企业战略目标,通过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员工激励、人才培训和开发等一系列手段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人力资源计划,并在其指导下,进行相关的人员安排、绩效评定、员工激励、培训开发及规定薪酬等相关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是在20世纪中期国有企业中的人事管理演变而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向前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功能逐渐提升,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目前为止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有800多万家,占全国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贡献利税中分别占60%和40%左右,流通领域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然而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由

于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方法落后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上,对市场的适应性严重不足,盲目生产,员工文化素质也普遍较低,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因此许多中小企业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相关产业,而生产的产品竞争力非常差。据统计,全国大型企业每百名职工中拥有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10.46人,中小企业仅2.96人只相当于大型企业平均水平的28%。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市场环境的日益变化要求中小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由于中国加入WTO、国际巨头进驻中国的行动、各种新兴商业形态的涌现、商业企业的重组、电子商务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国内的中小企业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这新一轮的企业竞争中,中小企业只有从人力资源的竞争力着手,企业才能获得自身的特色优势与发展。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的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被推向全球的经济架构中,在硬、软件的更新与提升中,商品、资本和技术相对较为容易与全球接轨,惟有在人力资源的提升上,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累,而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不能省略,也就是说中小企业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进行人力资源方面的改革,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2.2 人力资源竞争力是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中小企业也在整体经济的带动下快速向前发展,其中大量的社会人才开始向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涌动,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大的人力资本是其他公司很难模仿的,并且人力资本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价值增值,也可以将其优势扩展到公司其他领域。其次,人力资本是企业的最大资本,企业拥有了优秀的人才,企业的生产、技术、销售、创新、财务、信息等各个领域将会获得较大优势。可见,中小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入挖潜,完全可以构建起人力资本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合格的经营者及决策班子是其经营成败的关键,高素质

的管理队伍成为企业高效率投入产出的基础,足够的精良的技术人员及操作队伍决定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可以说,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尤其如此。入世后,跨国公司将把吸引、争夺人才作为竞争战略的重要部分,因此,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必须要制定人才战略作为根本大计,加大投入,培养各类所需人才;从工作环境和待遇方面创造机制条件来引进和留住人才;采用现代激励机制挖掘内部人才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3 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战略是成功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保障

人力资源规划战略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际出发,针对在目前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所出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人力资源规划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经营战略的有效结合。

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就是以企业经营战略为出发点,制定一整套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计划,它的着眼点是企业未来的一段时间所需要的人事方面的计划,预测企业未来一段时间人力资源需求,并制定一套合理的人力资源供求计划。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中,人力资源规划最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它位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初始时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坐标。企业通过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达到多个预期目标:第一,企业可以顺利得到想要的技能人才,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第二,能够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做出预测,解决企业未来一段时间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的问题;第三,可以成功建立一支适应能力强目标明确的团队;第四,可以减少企业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所以,人力资源规划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整体的成败,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企业发展提供的战略性支持的主要体现。

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人力资源规划必须以企业的经营方针为指导,以此来确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所要达到的企业目标。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如果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企业的发展也将无从谈起。所以必须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

当我们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中小企业中的重要性后,我们就要主动去了解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以便更好的做出对策。

3 目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职位分析不到位导致“人-岗”不匹配

职位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企业战略发展的基石。但是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目前还未建立科学的职位分析系统,各职能部门工作内容重叠严重,执行难度大,很多具体措施很难落实。此外,中小企业在人员的选用上也缺乏科学的操作体系,而主要采取领导一人决断的方式,致使企业中“任人唯亲”的现象十分严重,远离企业核心的优秀员工难以发挥其自身才能,大量的无能之辈占据重要职位,优秀员工的晋升可能性比较小,对优秀的员工不够爱惜和重视,造成大量的优秀员工流失。

与此同时,企业很大程度上是因职设人,缺乏科学的职位分析,直接导致“人—岗”不匹配,从而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实施,其中包括晋升制度、绩效评价与工资福利制度等。 3.2 培训开发不重视导致活力不足

第一,中小企业培训开发的设计和规划都不够科学。培训的目标、内容、方法都不够明确;培训方面的各项投入都比较少,许多重要的培训内容而往往在培训过程中只成为一种形式,培训很难达到指定的目标和预期的效果。并且中小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未能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与之相组合。

第二,中小企业在对外招纳人才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由于中小企业受资源的限制,很难在市场上吸引足够多的优秀人才,同时出于信任度的考虑,企业更会为关系较近的内部员工提供晋升培训的机会,而不会考虑外部的优秀人才。

第三,中小企业对内部培训方面也很不重视,培训方式单一,主要以讲说的模式运作,缺少必要的实践操作内容,而使培训只停留在理论上不具有实际意义。在培训的过程中,忽视员工的实践能力,员工的入职培训与日后的实际工作严重脱节,员工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提升,这也为企业未来难以留住人才埋下了严重的隐患。由于中国的中小企业受传统人事管理方式影响出现了许多问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