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第一课时

9 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理清课文脉络。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2、学习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认识一种动物。请看屏幕。看在浩瀚的海洋里,你认识那身体庞大的动物吗?(生答:鲸。)看到这跃动的鲸,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鲸有多大?多重?它们有几种类型?它们吃什么?)

师:很好,只有不停地问,才会不断地发现。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说明文,题目就叫----《鲸》,学了课文,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打开书本40页。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电脑出示生词。同学们读书读得真认真,那把生字词读准了吗?我来考考大家。开火车读,全班跟读。

3、同学们把生词读得准确又响亮。词读得那么好,你们也能把生字写好吗?请翻开42页,我们一起看生字表,其中有一个字很容易写错,(出示PPT:肺) 师板书“肺”字。(“肺”字右半部最容易出错,教给孩子们口诀:上下通气,呼吸顺利。

4、请把“肺”字端正地写在42页生字表下面的空白处,然后同位互相检查写得对不对。 写完就请坐好,我看哪个小组既认真又快。

过渡: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而且把字写得很端正。同学们字词学得那么好,那学习课文的时候肯定也会学得很棒!

三、整体感知 习鲸知识

1、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并在每个自然段的空白处用小标题进行概括,为了让大家能更快地完成任务,老师建议大家用两个字的词进行概括。

2、生自学,师巡视。

3、生交流,师随机板书:大小、进化、种类、进食、呼吸、睡觉、生长。

4、师:其实“吃食、呼吸、睡觉、生长”都属于鲸的生活习性(板书:习性),所以课文(出示幻灯))是从“大小、进化、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生答)

四、感受“庞大” ,了解说明方法

1、同学们对鲸真的很感兴趣,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庞然大物,首先看看它到底有多大。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鲸大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写出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默读,师巡视。)

2、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1)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以此来说明鲸的庞大。这种说明方法叫(板书)作比较。(指名读,齐读,要把鲸的庞大读出来。)

(2)(出示PPT)课外例句: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指生读)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1)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板书)

(2)知道两千公斤有多重吗?(随便指一生)算你40公斤,那可是50个你加起来的重量啊!何况这还是最小的,最大的就更不得了,相当于三、四千个五年级学生的重量啊!看来,用列数字的方法能将一个事物的特点鲸鱼的庞大介绍得清楚明白,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指名读、齐读)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举例子(板书):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当人们不太理解时,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说明的事物更清晰。文章所举例子的前面常有 “比如”“例如”“如”或某年某月,或什么地方等标志词语。

(2)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 身长 舌头及口腔的宽大等四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然而,这头鲸虽然有四万公斤重,可还不是最大的,已知的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通过这样比较,更进一步说明鲸是体态庞大的海洋动物。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 举例子等说明的方法,叙述更加准确 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

(男、女生分句子读) (3)(PPT)补充例句:

云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指名读)

3、总结:(师指板书)作者就是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这些说明方法来写出鲸的庞大的。

五、读写迁移 拓展延伸

1、作者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翔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列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

你能用刚学习的说明方法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你熟悉的事物吗?

2、让学生阅读课外关于鲸的说明文,再次感受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不但体会到了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鲸大的特点的,还能学以致用。鲸的其他特点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有关鲸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板书设计:

大小

进化 9、鲸

种类

进食 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补充资料: 须鲸和齿鲸。古人在给它起名字时,连鲸字本身也有一个鱼字偏旁,若和鲐鱼、鲅鱼等鱼名写在一起,

就更让人“难识庐山真面目”。不仅汉字如此,国外也有类似之处,如德语把鲸叫巨大的鱼(walfisch)。一直到16—17世纪的一些自然科学书籍上,都是把鲸当鱼看待,和鱼放在一起记载的。 其实,鲸虽然外表像鱼,但并不是鱼,而是一类哺乳动物,这与蝙蝠像鸟但并不是鸟,也是一类真正的哺乳动物的情况相似。鲸和鱼不同,它是胎生的,一般都是每胎产一仔,幼仔靠母体的乳汁哺育长大;而鱼是卵生的,一次产卵可以成千上万,幼鱼一经孵化出来,就能独立生活,没有哺乳现象。鲸的体温是恒定的,平均为35.5℃,无论在冷水域或热带海区都维持这一体温;而鱼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鲸用肺呼吸,需经常浮出水面换气。鱼则是用鳃摄取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可一直呆在水下。鲸和鱼在外形上的相似,是由于它们长期共处于一个相同的生活环境中而形成的,是一种“趋同现象”。 鲸虽然属于哺乳动物,但却终生沐浴于大海,完全适应于海中生活。不管是南极附近海域或北冰洋,也不管是赤道水域或沿岸海区,都可以是它们的活动疆域,都有它们的踪影。尽管茫茫海洋,浩瀚无垠,但它们既能捕到食物,又能找到同伴。它们是海洋里最优秀的游泳能手之一,在风平浪静时,它们固然可以悠悠荡游,波涛汹涌时,也仍然犹如闲庭信步。它们可以跃出水面“眺望”冉冉升起的红日,也可以遨游千米水底,去探察深海的奥妙,载沉载浮,出没自如。 海洋中的“巨兽” 鲸 鲸 的拉丁学名是由希腊语中的“海怪”一词衍生的,由此可见古人对这类栖息在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具有的敬畏之情。其实,鲸的体形差异很大,小型的体长都有6米左右,最大则 蓝鲸图片集萃(20张)可达30米以上;最重的可达170吨以上,连最轻的也有2000公斤。 外形特征 它们中的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仅有少数种类栖息在淡水环境中,体形同鱼类十分相似,体形均呈流线型,适于游泳,所以俗称为鲸鱼,但这种相似只不过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种趋同现象。因为鲸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恒温和用肺呼吸等特点,与鱼类完全不同,因此属于哺乳动物。鲸鱼一分钟的心跳一般9~10次。 其他种类 镰鳍海豚、镰鳍斑纹海豚、短吻海豚。吻突很短,但与额部界线清楚。背鳍高大醒目,呈镰状后曲,基部幅广。体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头前部和上颌黑色,下颌仅吻端黑色,其余白色。体侧眼后达腹侧 虎鲸图片集萃(20张)为白色或灰白色,沿背路基下侧至尾基的体侧为从白色带,口角至鳍栉前基。并越过路肢后基全肛门间有一黑带。背鳍前部1/3为黑色,后半部全为灰白色。鳍肢同样前缘部黑色,后缘部灰色。尾鳍上下方皆为黑色或黑灰色。体色变异较大。上下须每侧有齿23~36枚。 成体体长可达2.5米,雄性稍大于雌性,体重可达180公斤。多成数十头至数百头的大群,摄食时分成小群,休息或移动时又汇集成大群。性活泼,游泳速度快,常跃出水面。体长1.8米左右。 食饵主要为小型集群性鱼类和乌贼。 虎鲸 我国东海、南海均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