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培训教材
主要内容:
共3讲:
一、消防基础知识; 二、电气防火知识; 三、化学危险品防火。
其中各讲内容:
一、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与火灾;
第二节:燃烧与爆炸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可燃物的燃烧特点; 第四节:燃烧产物及毒性;
第五节:几类灭火介质的灭火机理。 二、电气防火知识:
第一节:电气火灾发生的特点;
第二节:电气线路的火灾原因及防火措施; 第三节:电气线路的火灾预防;
第四节:常用电气设备的火灾原因及防火措施。 三、化学危险品防火:
第一节:概 述(什么化学危险物品); 第二节:化学危险物品储存的消防安全; 第三节:石油库和加油站的防火防爆 第四节:液化石油气库的防火防爆; 第五节:化学危险品公路运输的消防安全
第一讲:消防基础知识
目的:通过学习,使学员对消防基础知识有个基本的了解,懂得燃烧与火灾的定义、灭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几种常用灭火剂的灭火性能。
内容:重点掌握燃烧与火灾、爆炸、典型的燃烧产物及其毒性以及几类灭火介质的灭火机理。
第一节:燃烧与火灾
燃烧是一种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的放热发光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光和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有化合反应,有分解反应。有的复杂物质燃烧,先是物质受热分解,然后发生氧化反应。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或氧化剂反应的结果,但是这种氧化反应速率不同,或成为燃烧,或成为一般氧化反应。近代燃烧理论认为,可燃物质的多数氧化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中间阶段反应;不是氧化整个分子,而是氧化链锁反应中间产物-游离基和原子。可见,燃烧是一种极复杂的化学反应,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火灾,需要全面地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便在掌握燃烧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破坏燃烧的基本条件,达到控制和扑灭火灾的目的。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
为了更好地掌握灭火原理,首先应该了解物质燃烧的条件。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着火源(温度)。人们总是用“燃烧三角形”来表示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只有在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质才能发生燃烧,三个条件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但是,进一步研究表明,用“燃烧三角形”来表示无焰燃烧的基本条件是非常确切的。而对有焰燃烧,因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作中间体,因而燃烧三角形需增加一个坐标,形成“燃烧四面体”。因此燃烧的发生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引火源)、未受抑制链式反应。
(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从化学的角度上讲,可燃物都是未达到其最高氧化状态的材料。一种特定的材料能否被进一步气体,决定于它的化学性质。
(2)氧化剂: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 (3)温度(引火源):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4)链式反应:当某种可燃物受热时,它不仅会汽化,而且该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链解作用,即他们在燃烧前会裂解称为更简单的分子。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等于燃烧的必然发生。在各必要条件中,还有一个“量”的概念,这就是发生燃烧的充分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是:一定的可燃物浓度,可燃气体或蒸汽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一定的氧气含量,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含氧量要求;一定的点火能源,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对于无焰燃烧,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就会发生。而对有焰燃烧,除以上三个条件外,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形成链式反应,使燃烧能够持续下去;亦是燃烧的充分条件之一。
以上论述的是燃烧所需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所谓防火和灭火的基本措施就是去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条件,使燃烧不致发生或不能持续。
三、火灾的定义及分类
1、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纸张、棉、毛、麻等。
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乙醇、沥青、石蜡等。
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氢等。 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火灾等。 四、热传播的几种途径:
1、热传导: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部分的过程。
2、热对流:热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3、热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热对流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