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环境法 环境法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 环境法 第一节

1. 环境法的概念:

a. 指调整因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利用;防治污染与其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

法律总称。

2. 环境法的特点:

a. 调整对象的特殊性(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b. 综合性(面向问题的综合性、保护对象广泛性、保护方法多样性) c. 科学技术性 d. 公益性 3. 环境法的目的:

a. 不同国家间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目的存在差异 b. 不同级别的环境法目的也不同 c. 我国环境法的立法目的:

i. ii. iii. iv. v.

保护与改善环境 防治污染与其他公害 保障公众健康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 环境法的作用:

a. 国家进行环境资源管理的法律依据 b. 合理开发与保护环境病防治污染的法律武器 c. 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 d. 促进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并普及环境知识 e. 处理与维护国际关系 5. 环境法与其他部门法

a. 宪法 / 经济法 /民法 / 劳动法 / 刑法

第二节

1. 环境法的发展历史

a. 古代时期 :内容零散、主要为了经济与生活服务 b. 近代环境法时期:(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

i. ii.

? ? ?

单行法与环境与环境资源保护法 大量出现 特点:

以资源立法为主,对污染防治规定较少 立法缺乏系统性

表现形式是单行式法律法规

? ? ?

对污染防治立法中,大多强调技术性措施 问题的调解方式主要是民事救济 对环境管理权规范较为分散且地方性较强

现代环境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现今)

前期:

1. 制定大量环境保护专门法规(如水、大气) 2. 面向更多对象

i.

ii. 中期(斯德哥尔摩时期)(20~80年代)

1. 现环境法逐步新起、多样化发展、各国间出现明显差异 2. 1972联合国斯德哥尔摩环境会议 3. 特点:

? ? ? ? ? ?

污染防治与资源保护并重 逐渐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 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差别性明显 立法出现综合化的趋势、形成系统性 设立统一监管的政法机构

环境标准与环境法规 成为环境法体系的重要组成

提升期(可持系发展时期)

1. 1992联合国 环境与发展会议(巴西 里约热内如) 签订1) 里约环

境与发展宣言、2) 21世纪议程、3)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4) 生物多样性公约、5) 关于森林的原则声明 2. 特点

? ? ? ? ? ?

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

面向更广的环境资源问题与经济、社会跨领域问题,境立法的综合化、系统化进一步加强

重视 环境道德 与 环境伦理, 成为环境法的重要条件 环境民主 成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国际与各国内的环境玉 元保护法逐渐协调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法兴起

现代环境法特色

西方 1. 主要内容 ? ? ? ? 命令_控制的强制管理体系 (制定行政控制措施、强制予以实施) 运用经济刺激手段(排污税、排污权交易) 政法直接提供或经营环境服务 有效改善环境 2. 基本评价 ? ? 推动科技与经济的健康发展 调起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3. 中国环境法发展概况

a. 中共成立初期:(60年代末)

? ? ? ?

受前苏联影响大 以资源保护为主 环境法及级别与效力较低 可操作性与可直行性差 1973.8召开全国第一次环保会议 特点:

? ? ?

b. 创业时期环境法(60~70年代末)

? ?

确定了较全面的保护目标

环境与资源法的立法及表与较力仍较低 以防治污染为主、自然保护与资源保护涉及较少

c. 改革开放后

? ?

迅速全面发展

1878年修宪 确定环境与资源保护(自然保护与污染防治)为国家的基本职责

1979.9 通过环境保护法

1989.12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93成立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特点

? ? ? ? ?

? ? ? ?

纳入可持续发展概念 环境立法的综合化进一步加强 加入 民主与公众参与 采用更多科技手段与技术规范 国际间的协调性加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