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跨国并购:指国际投资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并依照东道国的法律取得东道国某现有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的投资行为。
绿地投资是指在东道国新创办企业,是指国际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法律建立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独资经营是指外国投资者按照东道国法律,经东道国批准,在东道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投资者所拥有的企业。这是国际直接投资最典型、最传统的形式。
合资经营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在选定的国家或地区(一般在投资者中的一方所在国家或地区)投资,并按照该国或地区的有关法律以股权结合方式建立起来的企业。
国际合作经营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以营利为目的,建立在合同制基础上的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是以合同为基础的一种契约式合营。
国际合作开发是指资源国通过招标方式与中标的一家或几家外国投资开发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合同,明确各方的责权利,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资源国资源开发的一种非股权投资方式。合作开发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十年。
国际工程承包是指一个国家的工程业主或发包人委托国外的工程承包人负责按合同要求承担完成某项工程任务。
跨国公司是指具有全球性的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职能一体化战略就是跨国公司对其价值链上的各项价值增值活动,即各项职能所作的一体化战略安排 。
地域一体化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对其所控制的各类实体在地域范围和地理联系上所作的一体化战略安排。
国际债券是指各种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企事业法人遵照一定的程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以外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务融资凭证。
外国债券指发行人在外国发行,以发行地所在国的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欧洲债券指在面值货币所在国以外的国家发行的债券 。
国际股票是指世界各大公司为筹集资金,按有关规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和参加交易的股票。
存托凭证又称存股凭证、预托凭证、存券收据等,是某国企业在外国证券市场发行股票时,为了避免发行股票所在国证券管理机构的管制,而把股票寄存在发行股票所在国的某保管银行手中,然后,由保管银行通知外国的存托银行以发行人的股票作抵押,在外国发行代表该股份的一种有价证券。是由本国银行开出的外国公司股票的保管凭证。
欧洲股权指在面值货币所属国以外的国家或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并流通的股票。
跨国银行是指以国内银行为基础,同时在海外拥有或控制着分支机构,并通过这些分支机构从事多种多样的国际业务,实现其全球性经营战略目标的超级银行。
跨国投资银行指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经营的大型投资银行,是投资银行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
共同基金是指通过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公开发行基金证券(例如,“受益凭证”、“基金单位”、“基金股份”等)将众多的、零散的社会闲置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由专业人员进行投资操作,并按出资比例分担损益的投资机构。
对冲基金是对少数投资者发行的私人投资基金,其投资对象涵盖证券、货币、期货、期权、利率、汇率等几乎所有金融产品。它往往通过财务杠杆,在高于平均市场风险的条件下牟取超额的收益率。
国际投资环境指东道国对国际投资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的各种条件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国际投资风险是指在特殊环境下和特定时期内客观存在的导致国际投资利益损失的可能性。
经营风险:指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由于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条件的变化而给企业可能带来损失的风险。
简答题
国际投资分类:国际直接投资是以有效地控制经营管理权为手段,以获得利润为主要目的的国际投资方式。国际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购买外国发行的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或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只谋求取得股息、利息或买卖证券的差价收益,而不取得对筹资者经营活动控制权的一种国际投资方式。
国际投资不断发展原因:1、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力的飞跃 剩余资本、产业更新、便捷的技术手段
2、国际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
市场规模急遽扩大、市场自由化、金融创新、融资证券化、机构化 3、国际投资环境自由化的不断提高 贸易和投资壁垒的不断降低 4、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
国际直接投资宏观理论:比较优势论(边际产业扩张论)、日本小岛清 三个基本命题:
生产要素的差异导致比较成本的差异;
比较利润率的差异与比较成本的差异有关;
美国(贸易替代型)和日本(贸易创造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不同。 基本核心:
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评价 (1)意义:适合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比较符合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对外投资实践。
(2)局限性: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无法解释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对外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综合理论:国际生产折衷论、英国邓宁 理论核心:
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由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个基本因素决定的。 评价
(1)意义:被认为是迄今最完备、最广为接受的模式。 (2)局限性:
三优势相互关系及其在时间过程中的发展没交代清楚,忽视三者之间的分立、矛盾关系对直接投资作用。
侧重内部化理论,适宜解释大规模跨国公司,不适宜中小厂商。
国际直接投资微观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 :美国海默 2、主要观点:
一国和国际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导致跨国公司在国内活动垄断优势,并通过国外生产加以利用形成国际直接投资。 评价:
(1)意义:该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将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突破传统理论分析框架。
(2)局限性:该理论无法解释不具有技术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也日益增多地向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二)产品周期理论、美国维农(Raymond Vernon)。 2、主要观点: (1)在国际市场范围内,某一产品所处的生产周期不同决定其市场产地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