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投资产业选择依据论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依据研究

直接投资产业选择依据论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依

据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构成,揭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而非我们一般认定的第二产业的现状,并剖析了其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产业选择 资本流出流入

一、对外投资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一国(地区)资本向外转移时,首先面临的就是产业的选择。日本小岛清提出边际产业扩张论,核心即对外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开始并依次进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产业转移,以规避产业劣势,转化和优化产业结构,即一国应将本国已处于或即将处于劣势地位的产业转移至该产业正处于优势地位或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国家,这样双方都可以获取比较利益。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投资理论概括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产业国际转移的模式,也说明了亚洲出现的以日本——四小龙——中国——东盟各国(地区)为序的产业调整递进过程。

巴拉萨(balassa,1981)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提出了外贸优势转移假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阶梯比较优势论。巴拉萨认为国际分工的类型和经济发展阶段之间排列着许多阶梯。更新发展阶梯的过程是连续的而非中断的。按发展阶梯划分,当今世界经济中大致存在以下几类国家和地区:属第一阶梯的发达国家;属第二阶梯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如亚洲“四小龙”和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属第三阶梯的次级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东盟各国(新加坡除外)、中国和印度;最后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根据这种阶梯划分,阶梯比较优势呈现出动态演变的过程: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出口,能够取代已发展至更高阶梯的国家原来的出口。在阶梯式发展的格局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将分别发展起各自的新兴产业,同时将失去优势的产业转移给较低发展阶段的国家。执行出口导向战略的落后国家就能够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进入更高的经济和贸易发展阶梯。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方向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产业选择应该首先是第二产业。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是加工制造业大国,号称“世界工厂”,虽然中国的工业制造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但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在纺织、食品、冶炼、化工、医药、电子等产业上形成了一定的

比较优势,并且已经拥有过剩的生产能力,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国内市场上已经饱和,属于“边际产业”,理应大规模向海外转移。此外,中国还拥有大量成熟的适用技术,如轻型交通设备的制造技术、小规模生产技术以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这些技术和相应的产品已趋于标准化,并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阶梯度较小,易于为它们所接受。

可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中国第二产业却并没有大规模地走出去对外投资。从表1可以看出,截止到2008年末,中国对外投资的产业分布呈现多元化特征。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制造业聚集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91.4%,但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第二产业仅占20.2%。

这一现象,不仅与中国已经是“世界工厂”的现实不符,也与中国国内的产业结构不符:中国是一个正处于全面实现工业化阶段的国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提供的数据计算,从1978-2007年这三十年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为22.1%,第二产业为45.5%,第三产业为32.4%。从逻辑上说,对外投资理应由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然而事实却大相径庭。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