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业政策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导论

一、名词解释:

农业政策:指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内农业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规定的各种重大措施和行动准则。 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二、简答题:

1、现阶段,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①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②保证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的同步增长,是农业政策的根本目标。③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④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政策的长期目标。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政策干预手段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几种:面向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农业信贷服务政策;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农业教育和科技服务政策;土地资源和环境政策;农产品储备制度和政策;食物分配计划。 三、思考题:

1、试分析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之间的关系?

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市场机制是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手段。但是,市场机制存在着无法解决社会目标问题,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带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因此,“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逻辑起点,也就是农业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

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接入社会经济生活,并不意味着要由政府完全取代市场,政策的应用也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消除市场机制的失灵。

农业自身特点和地位,决定了政府必须进行干预;但是,政府的干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力的问题,政府要积极主动采取政策措施。 第二章 政策及其基本要素 一、名词解释:

政策目标: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 政策手段:指实现政策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政策对象:指政策所要调动或约束的力量。 二、简答题:

1、简述政策的基本特征。

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相关性;超前性;时效性;广泛性;主观性;鲜明的政治性;有坚定的原则性和灵活的变通性;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正效应与负效应的统一。 2、简述政策的基本要素。

政策的结构性要素包括:政策对象,政策目标以及目标实现手段三方面。 第三章 农业政策的制定 一、名词解释:

农业政策目标: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

农业政策手段:实现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工具,常用的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有:价格和收入政策手段、农业发展或结构政策手段等。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农业政策问题?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制定农业政策就是发现农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但只有那些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全局的关键的重大问题和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问题才能构成农业政策问题。它有以下特征:客观性与主观性并存;动态性与阶段性并存;历史性与现实性并存; 政策问题间存在普遍联系。 2、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边界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 第四章 农业政策的执行过程

一、名词解释:

农业政策执行: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通过建立组织机构,采取宣传、解释、实施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浴盆模型及其启示。

该模型分三个阶段描述了政策执行的失效模式:首先,执行初期遭遇传统抵制而造成的“早期失效”;其次,执行中期一切进入正规时不常出现的“偶然失效”;最后,执行末期由原有客观条件变化导致的“耗损失效”。浴盆模型提醒人们不要为早期失效率一时较大的现象所迷惑,而应注重于失效质的分析,切忌轻易地改变政策,造成政策不稳定。在偶然失效时,要不断采取追踪检查,提出新措施,修正方案,尽可能延长这一时期。在耗损失效阶段,要抓紧做好政策创新,及时制定出新政策取代原来以及失效的政策。 2、简述农业政策执行的基本程序。

首先,明确指导思想。以实现政策目标为中心、结合客观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其次,制定执行计划,留有余地,制定短、中、长三种计划。然后,进行政策试验,开展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最后,通过专门机构、上下级间、同级间、群众监督、社会舆论来加强执行督察。

第五章 政策的实施、评估与控制 一、名词解释:

农村政策评估:根据某些工公认的标准,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农业政策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检查、衡量和评价,以判断具体的农业政策是否有价值或价值的程度如何。 二、简答题:

1、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主要有:①农业政策方案评估,包括考察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②农业政策实施评估,包括实施过程行为评估、政策运行的信息收集及处理,政策实施前景的预测。③农业政策结果评估,包括农业政策效果评估和农业政策效率评估两方面。 2、简述政策控制的基本原则。

主要概括为:反馈原则,封闭原则,能级原则。

三、思考题:

1.何谓政策多变?政策“多变”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什么?

所谓政策多变,是指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时,不能针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制定政策,政策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和过渡,因此,造成政策的一种频繁变动,或剧烈变动的现象。造成这种政策多变的原因主要有基本路线和指导思想不稳定以及政策制定、政策执行等环节存在问题:制定和执行时忽视具体政策与总路线、总目标、总政策的联系;权力过分集中的政策决策机制;政策规划时缺乏对政策负作用的预先估计和相应的对策;政策制定违背了“补偿原则”;政策规划与政策执行中的缺陷;政策宣传多变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主要是应当加强政策目标的稳定性,有必要对有些政策采取加强稳定性的专门的具体措施,要处理好政策的灵活性与政策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农业结构政策 一、名词解释:

农业结构: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产品等的构成及其比例,是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农业领域的分配比例。狭义指农业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的构成及其所占比例,种养业中各种产品的构成及比例以及每一个品种中的品质构成及比例。广义指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农业的区域布局,农业中的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储藏、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的构成及比例。

农业结构政策: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用以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内部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构成及其比例的手段及措施。 二、简答题:

1、调整农业结构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①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遵循价值规律,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发展、合理开发、充分利用;产量更高、品种更优、效益更好;使农业充满生机活力,具有自我发展能力。②实现对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变不合理的农业结构(农产品质量、对市场需求变化适应性的变化、农业区域结构、农产品加工程度); 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提高加工转化水平。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需求;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渔业,扩大农民增收的领域,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步伐,使之成为大支柱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