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国考申论-词句理解题型作答

畅谈国考申论-词句理解题型作答

吉林华图教育

一、题型的特点

在国考中概括题分析题作为中间力量,词句分析将双方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词句分析提醒往往难度系数偏高,对于考生而言不是特别容易理解,那么今天我们来充分了解一下词句分析到底如何突破。

二、真题再现:

2011年国考地市级: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10分)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2010年国考省部级:“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2010年国考省部级: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2010年国考地市级:“给定材料3”中,环保专家认为“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请结合资料内容,对“环保错位”的实质进行阐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三、题型特点:

作答要求一般为“准确、简明”等表述【重点】;

通常题干中会要求“谈谈对……的理解”,或“对……进行阐释”等; 题目位置通常位于第一大题内; 作答字数在200字以内; 国考一般分值为10分。 四、作答技巧:

词语阐释:表层意思+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即对词语的字面意思进行解释;

深层含义即要揭示出词语的引申含义,具体所答的要素根据材料自身进行取舍,一般包括表现原因影响对策。

短句阐释:

先解释短语中关键词的含义,再解释短语所涉及的表现、原因、影响、对策。具体所答的要素根据材料自身进行取舍

五、例题分析:

第三题:“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300字。 六、解题思路:

任务说明:本题的作答任务是谈一谈对“给定材料3“中划线句子的理解,要想答好这道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1.“理解”:对申论材料中特定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表面含义的解释或深入阐释。就本题而言,要想准确地理解一个句子,就必须把握句子中的抽象信息,同时又要关注句子的整体意思。简而言之,我们需要准确理解的是,什么是“水的意象”,其次就是何为“儒之柔”,最后“水的意象”与“儒之柔”之间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2. “这句话内涵丰富”:说明在理解的过程中,能在材料中找到多样化的内涵,要全部说明清楚。3.根据”给定资料3”:说明阅读的范围只在“给定资料3”中,不需要阅读其他的材料。

要求说明:1.“准确”:意思是紧扣题目内容,精准反映材料内涵,语言表述规范。就本题而言,在句子理解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的语境,要将内涵解读清楚。2.“全面”:意思是涵盖题目所包含的核心要点,要点的提炼要到位,语言表述要周延。就本题而言,说明在理解的过程中,句子的内涵是多样的,应当全部进行阐释,不能遗漏,最终整体把握句子的全部含义。3.“逻辑清晰”:意思是表述观点或者事实时能理清观点或事实之间以及其内部的关系,一般而言其关系有并列、递进、包含、转折等。就本题而言,是指句子在解读时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先从浅层次上入手,再做深层次的解读。

七、参考答案:

“儒”之“柔”指的是儒家所代表的中华文化的主要特征为柔,是一种弱德之美。柔体现的儒家文化的姿态为等待、忍耐、以柔克刚。这些特征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注重因势利导,顺乎自然。而柔是水最突出的特征,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领会“道”的内涵,也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的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所以说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