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考试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二、名词解释题。 1, 世界经济格局指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充当主角的国家

和国际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经济结构与态势。不同的世界经济格局是由于各经济大国之间的相对经济实力、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世界市场占有情况的变化而形成的。 2,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它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1948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

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实施普遍的最惠国待遇,削减乃至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以便充分利用各国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广泛就业,以及提高生活水平。为实现此宗旨,各缔约国须接受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最惠国待遇原则。第二,无歧视待遇原则。第三,关税减让原则。第四,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第五,透明度原则。第六,互惠即对等原则。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统一的世界贸易组织与规则的诞生。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各国政府间国际货币金融组织,1945年12月成立。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在经营上实行独立运作。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宗旨是:第一,在国际货币问题上进行磋商与合作,促进国际金融的发展。第二,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第三,促进各国汇率的稳定。第四,为经常性交易建立一个多边支付和汇兑制度。第五,为会员国融通资金。第六,争取减轻各成员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4,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1月,为了对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苏东六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成立了经济合作机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会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表现形式。经互会的成立,把社会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紧密联系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抗衡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封锁的重要阵地,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诞生。 1, 世界政治

世界政治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政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世界范围内战争、和平、强权、民主等政治现象。世界政治主要表现为各主权国家、国家集团或非国家行为体为维护和拓展自身利益,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各种政治关系,包括各国对外政策及其演变;各行为体之间的合作与对立;国际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及导致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世界基本矛盾及其斗争。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涉及全球共同利害关系的问题日渐增多,在这方面的协商、对话与合作也属世界政治的范畴。世界政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与世界经济、文化、军事有着密切的联系。 2,世界政治格局指活跃于世界政治舞台上充当主角的主权国家或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和战略意图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一种政治力量结构和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力量结构依据一定的条件不断地发展变化,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5月,针对西方国家重新武装西德,把西德重新推上反苏、反共前线的事实,苏联与东欧八国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欧洲国家保障欧洲和平和安全”会议,正式宣布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是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集团,它的建立标志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也表明两大阵营格局的正式形成。 4,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上发表咨文,宣称世界已划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要求国会批准拨款援助希腊、土耳其重建经济生活,并派人到希腊、土耳其去帮助它们的政府稳定当地局势,以抑制共产主义的扩张,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和援助自由世界国家“复兴”的使命,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政策的正式形成和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

1,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指的是国际社会中行为主体之间发生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及其状态。国际秩序是一个历史范畴,国际秩序是在国际行为主体的相互作用中,按一定原则形成的。首先,国际秩序是一种相对和平与稳定的状态,无论是一家独霸、两国称雄或是多极共管,都可以维护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稳定。其次,国际秩序必须以一定的原则为基础,再次,实力结构是国际秩序形成的直接依据,实力结构不同,形成的国际关系状态也不同。国际秩序就其内容来讲,可分为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国际旧秩序和国际新秩序。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时代主题

时代主题是指时代所面临的全球性、战略性问题。它构成时代最根本的特征,是体现时代个性以区别其他时代的主要标志,又是同时代面临的诸种问题中具有共同性的问题。随着世界矛盾和形势的发展,时代主题也会发生变化。

1,尼克松主义1970年,尼克松提出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作为美国全球外交三原则,从而形成了所谓“尼克松主义”。其内容包括:(1)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2)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3)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利用中国制约苏联。(4)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其实质是通过适当收缩,减轻国内外压力;通过缓和对苏关系,扭转战略上的被动;通过改善对华关系,加强对苏的制约;通过牺牲盟友,延缓自身的衰落;通过维持均势,确保美国的霸权 2,超越遏制战略1989年布什政府上台后,针对美苏力量对比的变化和苏联、东欧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超越遏制”的外交新战略。其基本内容是,在不放弃对苏联军事遏制的同时,抓住苏联实行“改革”的时机,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种手段,使东欧脱离苏联的影响,促使苏联削减军事力量和国内政治“多元化”,最终把苏联融入西方社会。与遏制战略相比,超越遏制战略目标更大、空间更广、手段更多

3,旧金山体制1951年9月《旧金山和约》的签订,使日本与48个和约签署国和地区宣布结束战争状态,恢复外交关系。同天,美日又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这两个条约的签订,虽然使日本在名义上取得了独立,享有外交权,但《日美安全条约》又规定美军可以无限期地留驻日本,并且可以出兵镇压日本的“内乱”,日本实际上仍然处于美国的半占领状态。这种半占领、半独立的日本体制就叫做“旧金山体制”。 4,戴高乐主义戴高乐主义的实质就是民族主义,其核心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它的主要内容有:(1)反对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谋求法国的领导地位。(2)改善同苏联、东欧的关系,谋求东西方的缓和。(3)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4)争取并实现了法德合作。戴高乐主义的提出反映了西欧要求独立发展的政治倾向,表明西欧对外政策已开始摆脱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依附状态。

1,亚非会议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它是获得独立的亚非国家为了维护独立,渴望加强彼此间的团结与合作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尼的万隆召开的会议。29个亚非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大会发言中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原则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博得全体代表的欢迎和赞扬,从而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以及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主权、附属国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等七个方面的决议。会议公报还将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引申、发展为十项原则。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亚非民族独立国家作为一支新兴力量登上国际舞台、联合起来发挥独立作用的一个起点,亚非会议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不结盟运动由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和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发起,于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告了它的诞生。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是反帝、反殖、反霸;独立、发展;和平、中立、不结盟。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发展中国家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 3,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和帝国主义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在1964年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联合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自此称为七十七国集团。1998年该集团的成员国已增加到133个,但仍沿用了七十七国集团这个名称。它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身利益而走向联合斗争的共同愿望和历史趋势。它的宗旨是以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目的,协调发展中国家立场,同发达国家进行谈判。一般在参加全球性国际经济会议之前,成员国之间进行磋商,商讨共同的对策,表达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七十七国集团的兴起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独立斗争的重要里程碑。它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先导作用。在1964年七十七国联合宣言中,就明确提出“建立一种新的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为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推动南北对话,缓和并改善南北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作为七十七国集团观察员,一贯支持它的正义主张和合理要求。

4,南北关系即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南北关系既充满矛盾与对立,又存在依存与合作,其实质在于打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与剥削。发展中国家只有经过斗争,才能获得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因此,南北关系是在矛盾与合作中发展的。

1,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是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捷克斯洛伐克党制定了行动纲领,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改革方针,提出建立一种十分民主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模式。在经济方面,主张实行权力下放,扩大企业自主权;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竞争;企业实行民主管理,职工自治。在政治方面,改革党的职能和领导方式,消除权力过分集中和党直接管理行政的现象;保障国家行政机构、代议机构和书法机构的独立性;改革选举制度,确保公民的选举权等。这一改革触犯了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1968年8月20日,苏联领导华约五国悍然侵入捷克斯洛伐克,迫使其放弃改革。

2,新经济政策随着形势的变化,1921年3月在列宁主持下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决定。主要内容包括: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农民缴纳税粮后自由出售自己的产品;在工业、商业领域里推行租让制、租借制,欢迎外国资本家到俄国投资设厂,或者合作经营,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允许一定程度的贸易自由,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建立各种类型的合作社,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引导农民及城市居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新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3,苏联模式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执政后,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终止执行新经济政策,在苏联推进工业现代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这一基础上,到30年代末,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苏联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1936年,在通过的新宪法中,苏联宣布已经建成社会主义,从而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正式形成。苏联模式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是苏联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落后的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它既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适用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1,双头鹰外交俄罗斯从1993年起实行“以西为主,东西兼顾”的外交策略,也称为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的“双头鹰外交”。总的目标是,复兴俄罗斯,重新确立俄的大国地位,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本国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休克疗法” 激进的“休克疗法”是东欧中亚最主要、最普遍的经济转型方式。“休克疗法”本来是一个医学术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被用来称谓一整套激进的反经济危机措施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式。它是由美国青年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发明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南美一些国家施行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苏联东欧剧变后,在西方国际金融组织的举荐下,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这种激进方式。其基本内容为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私有化和自由化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稳定化是必要条件。在东欧中亚国家,激进的“休克疗法”迅速而彻底地摧毁了原有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使这些国家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变难以逆转。实践证明,“休克疗法”作为遏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的一种办法,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国家是可以取得成功的。但作为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途径,却是不足取的。 1,“一边倒”战略毛泽东提出的“一边倒”的国际战略,即是指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联苏反美。“一边倒”的国际战略,其战略目标是保卫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争取社会主义建设有利的国际环境,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支持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边倒”战略的策略手段是紧紧依靠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联合亚非拉已独立和正在争取独立的国家,集中力量打击美帝国主义。“一边倒”战略的实施,使新中国得以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粉碎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上的遏制和经济上的封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 2,“两个拳头打人”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中国对外政策由原来的“一边倒”调整为“两个拳头打人”,即实行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政策。为了顶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这个时期我们既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又反对苏联的大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同时,积极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合作,大力支持它们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 3,“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毛泽东1974年初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他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列为第一世界;日本、西欧、澳大利亚、加拿大列为第二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列为第三世界。中国的国际战略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即依靠第三世界,争取第二世界,反对第一世界。 4,“两个中间地带” 的战略思想

“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是毛泽东1963年正式提出的。指在美苏之间存在“两个中间地带”,即按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即为“两个中间地带”。两个中间地带都同美苏两国有矛盾,而且随着自身力量的发展,矛盾日益加深。为此,毛泽东对中国的国际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由“一边倒”调整为“两个拳头打人”,既反帝又反修。即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以中国为中心,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有利的环境。这一战略的实施,使我国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威胁和武装挑衅,捍卫了国家主权独立和尊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和发展了我国的对外关系。

1,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是指美、苏、英三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先后召开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重要会议,并在这些会议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划分势力范围和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等一系列问题所达成的协议和谅解。

雅尔塔体制实质上就是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体制。它标志着旧的政治格局的崩溃和新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均衡机制的建立,为战后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

2,超越遏制战略1989年布什政府上台后,针对美苏力量对比的变化和苏联、东欧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超越遏制”的外交新战略。其基本内容是,在不放弃对苏联军事遏制的同时,抓住苏联实行“改革”的时机,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种手段,使东欧脱离苏联的影响,促使苏联削减军事力量和国内政治“多元化”,最终把苏联融入西方社会。与遏制战略相比,超越遏制战略目标更大、空间更广、手段更多。

3,南北关系南北关系即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南北关系既充满矛盾与对立,又存在依存与合作,其实质在于打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与剥削。发展中国家只有经过斗争,才能获得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因此,南北关系是在矛盾与合作中发展的 4,“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毛泽东1974年初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他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列为第一世界;日本、西欧、澳大利亚、加拿大列为第二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列为第三世界。中国的国际战略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即依靠第三世界,争取第二世界,反对第一世界

1,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1月,为了对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苏东六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成立了经济合作机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会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表现形式。经互会的成立,把社会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紧密联系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抗衡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封锁的重要阵地,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诞生。

2,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一种经济。这种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在产业结构中高技术产业将成为第一产业支柱;在消费(使用)中以高技术产品和通过信息产生的新知识为主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在美国的直接操纵下建立的欧洲防务体系。1949年4月,美、英、加、法、比、荷、卢、丹、挪、葡、意和冰岛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西方各国在军事上结成战略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4,双头鹰外交俄罗斯从1993年起实行“以西为主,东西兼顾”的外交策略,也称为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的“双头鹰外交”。总的目标是,复兴俄罗斯,重新确立俄的大国地位,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本国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简答题。 1, 世界银行的宗旨是什么?

宗旨是:第一,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和开发。第二,通过保证或参与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第三,鼓励开发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发展,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第四,与其他国际贷款机构相配合,提供贷款保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相互补充,前者的首要任务是保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后者侧重支持会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开发。1980年世界银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

2,战后美国采取了哪些步骤来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主要有六个步骤:

(1)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3)实施马歇尔计划。1948~1951年,美国向西欧16个国家提供了总额为130多亿美元的援助,使大量美国资本和商品打入西欧市场,加强了对西欧国家政治和经济的控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4)推出“第四点计划”(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的。) (5)建立“经济安全网”。

(6)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的技术封锁。 1, 简述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

(1)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成立对德国管制委员会,对柏林实行共管,设置赔偿委员会处理德国赔偿问题。

(2)确定波兰疆界,恢复波兰的独立主权,成立波兰临时统一政府。

(3)美英同意苏联提出的对日参战条件,即满足苏联收回南库页岛,取得千岛群岛,维持外蒙古的现状,中国的大连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苏联租用的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以恢复,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苏中合办的公司共同经营,中国保持对满洲的主权,而苏联在该地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

(4)成立联合国和其他解决战后国际问题的一些国际机构,确定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同意白俄罗斯、乌克兰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 2,简述当今世界基本矛盾的特点 当今世界基本矛盾的特点体现在:

(1)各类矛盾交叉重叠,不平衡性增强。 (2)矛盾的内涵转移,经济因素突出。

(3)处理和解决矛盾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协调与合作占了主导地位

1,简述确立时代主题的依据

时代主题必须根据时代性质、以世界主要矛盾运动为依据,以生产方式的变更为基础,并对所处时代的世界大局作具体分析基础上才能确立,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时代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运用这种观点来考察时代,不仅要从世界基本矛盾的内容上把握时代的本质,而且要从世界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与特点上把握时代发展阶段的主题与特点,这样才能科学1, 地确定时代主题。 简析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共同发展需要世界和平,世界和平离不开共同发展。在世界和平中求共同发展,以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这是两者之间一般的辩证关系。

世界和平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各国谋求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和超级大国轮番升级的军备竞赛,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因此,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

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上贫穷落后,是诱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重要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是制约战争的有力因素。 3,简析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利因素

(1)历史上形成的一些重大问题积重难返,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长期形成的,要想以较快的速度缩短这一差距,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虽然旧的两极政治格局已瓦解,但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却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

(2)国际竞争的难度加大。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出现的兼并风潮不可避免地加强了少数国家金融资本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和对世界市场的垄断。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在努力形成规模经济,组建了许多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但实力仍然不够。

1,简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本质 基本特征:

第一,谋求世界霸权,推行强权政治;第二,强调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第三,维护西方特殊利益。

这些特征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属性即经济的扩张性所决定的。 具体表现为:

第一,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维护垄断集团的利益;第二,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第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依存关

系的加强,使他们的矛盾有所缓和,因而加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干涉或控制。

2,简析日本推行多边自主外交的内容

(1)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础,谋求同美国建立一种“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日本一方面在世界事务中积极支持美国,另一方面又要美国在双边问题上作出让步。 (2)以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谋求同中国建立长期稳定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关系,借助中国,抗衡苏联。 (3)以经济协调促进政治一致,确立日本和西欧等盟国的“伙伴关系”。

(4)以政治协调推动经济外交,促进日本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发展。

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是日本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日本独立自主倾向的加强和政治上走向世界的开始。

1,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主要变化表现为:

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冷战后发达国家将意识形态和安全、军控的重点由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政治领域的矛盾凸现出来。

第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南方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国际经济、政治领域;债务问题已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国际资金流动出现向北方国家回流的变化;南北贸易摩擦因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而增加;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新问题。

第三,北方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始重视南北合作,加强南北对话与合作。

第四,区域或集团内部的南北关系愈益明显地凸现出来。 2,20世纪90年代南南合作出现了哪些新特点?(1)地区集团化加速发展。

(2)合作内容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

(3)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但是,南南合作也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如在一些国家与地区存在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与边界冲突,还存在地区霸权主义、经济矛盾及由此产生的武装冲突与战争,不过主流仍然是合作与协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