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

学习叙事疗法

第一章 寻访叙事的哲学观

叙事的哲学观会带来很多的省思和触动,还会让大家看到以前没有看到的生命力,下面介绍叙事的重要概念: 一、叙事的重要哲学观

法国哲学家福柯对叙事有很大的影响,他提到当知识成为真理的时候,它会变成一种权力来压制人们。因为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当我们没有办法尊重每个人的想法,而带着我们唯一的想法,觉得这个想法是唯一的知识来看待人们的时候,这样的量尺就变成唯一的真理。所以福柯说这样的权力会压制别人,用福柯的观点来看,往往我们的主流文化,我们的传统或是透过科学实证出来的结果都会去看很多人们的现象,探索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不正常的。福柯说如果我们把世界很快地用这样的正常或不正常的去看待的话,那么就会是一种集权似的方式在看待人们,而且人们会很不自觉地把知识这样的看待已经成为真理的知识和主流文化就内化到自我认同里头来规范自己,因此问题和主流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其实在长大的过程里面总是会受到很多很多的教导,听到很多的东西。所以我们不知不觉地就会把这些人应该是怎样的想法并入到我们的生活里面,成为我们如何来看待自己的规范看待自己。所以,在叙事的哲学观里很强调当人们去定义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跟所谓的主流文化、跟所谓唯一的真理的知识有怎样的关联。

在福柯的哲学观里还提到比较不是主流文化、比较是属于每个人的独到性的一些想法和知识,这些在一般生活里是比较被忽略的,也比较不会纳入到自我认同里面的。因此叙事很重视怎么去协助人们。我们作为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可以成为一种避免重复压制别人的工具,常常会去省思,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想法,似乎是要求来找我们做咨询的个案要跟我们一样的想法去定义自己,因为我们做咨询工作的人的想法也往往受到很多主流文化的影响,传统的影响容易带领我们去看待自己和看待别人。也不是说主流文化就一定不好,或传统文化就是不好的,或者说科学就是不好的,这些东西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可是法国哲学家福柯非常恳切地邀请大家来这样看问题,人们不一定只使用一种方法来看待自己,我们做咨询工作也很重视一个概念,叫做多元文化。这个多元文化的概念就是能够看到每个人的差异性,因为每个人来自的环境成长的背景是不一样的。我们怎么样可以用它在地性的特别的东西跟他工作,而不是用唯一的方法。比如在国外工作,像白人老是拿自己的想法去看黑人、来看西班牙裔人、来看亚裔人、来看印地安人,或是看不同种族的人,那么白人就只是用一种唯一的方法去看别的人。其实这样是非常单

1

一文化不是多元文化,所以能够透过福柯强而有力的哲学观,让我们做咨询工作的人去省思:这样看个案是不是用一种方式看,我这种方式是怎么来的,我是不是要找找来做咨询的人有没有别的东西是我没有看到?

因此叙事工作怎么想,怎么看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个东西看不透的话叙事可能学不起来。

因为我们可能学了许多叙事技巧,可是却不断地用唯一的知识来看待我们的个案,就是做叙事的外化、解构、重写可能也是很费力的。因为没有把那个哲学观展现出来,叙事的理论受到福柯的哲学观影响。因为这样的关联就看到其实人本身并不等于问题。问题怎么影响人们才是重要的议题。因为问题也往往会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它这样的看待会如何去影响人们才是需要去思索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因为当人们去(比如看有忧郁症的人,如果我们说他就等于忧郁,那么我们会用内化的方式去看这个人,觉得这个症状就等于这个人,他很没有力量,还有他似乎好象没有什么功能,这样的看待就是去看到他是等于这个问题的)看这些症状是怎么影响他这个人,症状会如何影响他自己的自我发展,他的症状会如何影响他和他爱人的关系,症状如何影响他跟孩子、跟工作中同事之间的关系。这样会让大家看到忧郁会怎样影响这个人。所以外化可以让人们看到他是怎么跟忧郁工作,他怎么去面对忧郁,而不是说他就是一个所谓的忧郁病人。

在叙事的哲学观里还提到我们一定要看到每一个人都属于他独特性的知识,然后我们要想办法看到每一个和我们谈话的人其实都是面对自己生命里的困难的专家和主人。不管一个人他怎么去看的,去生活的,其实他都是自己的主人和专家。在叙事哲学观里最主要的一个概念是我们要深深的感受到,到底是我们带着怎样的想法去看待来访者,我们的想法有没有去看怎样的人才是正常的人,怎样的人才是不正常的人。我们这样的看待是来自哪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不一样的思维去看人们,然后让人们看到他过去没有看到的地方,而且福柯里面讲到主流的知识平常都是非常有权力的,非常能够去控制人的。可是属于人们的独特性一般来讲都比较没有力量,比较是被否定的。因此我们透过叙事的哲学观,我们可以去思考怎么去看到人们的地方性和独特性的知识,而不用唯一的主流的知识看人,不把人当物品,好象所有的人都应该是一个摸样的要用一样的方式去看待。福柯很强调我们要去思考、去解构的方式,不然的话,我们就在用集权的方式在控制人。

希望对于叙事这样的简单的一个引导让大家有一些简单的概念。 作业一、(回答到讨论达疑中去)

1、你觉得你能坐在这里学习,最难得的地方在哪里?你克服了哪些困难?

2

第二节 叙事哲学观

把这个学说定义成一种世界观是不是比较好?也许吧,可是即便如此,还是不够。也许该说它是一种认识论,一种哲学,一种人的承诺,一种策略,一种伦理,一种生活等等。(麦克.怀特)

叙事治疗的诞生:1979年心理学家萨宾在美国首次提出了经验和叙事解构的观点,阐述了叙事对意义建构人格形成的作用。1986年他主编了《叙事心理学 人类行为的故事性》一书,自此,叙事心理学作为一个正式领域开始从心理学家族中显现出来。

叙事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诞生了叙事心理治疗。叙事心理治疗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夫妇,以及新西兰的大卫.艾普斯顿等。他们于20世纪80年代在家庭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叙事心理治疗理论:

叙事治疗就是指咨询者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运用(相应的哲学观和)适当的方法,使用问题外化,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从而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当事人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

叙事哲学观的三个理论渊源(这些理论可能对学习者有挑战):

后结构主义 社会建构论 福柯对知识和权力的相关论述 后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根基上逆生出来,70年代开始广泛进入整个人文学科,迄今已经深刻影响和改变了西方学术和思想面貌的一种理论思潮或思维方式。

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追求事物恒定的结构,表现出对客观对对非理性的张扬,和对非逻辑的推崇。认为象的依赖和对理性的信仰。 结构主义者在不可动摇的信仰和天经地义的理论中陶醉而不能自拔。因而已不能代表后工业文化社会的语境。 认为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有深层的元主张超越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并不素构成。这些元素都可以被分析分类,认为存在着静态的两极对立,它主张存在的有非此即彼的逻辑和理论。代表着事物是两极之间的运动。 和现象的真相,这些真相具有绝对的权威。 后结构主义和结构主义对“意义”和“自我认同”的看法大相径庭,这也是叙事治疗不同于传统心理治疗的最主要原因。也正是叙事治疗有效的理论根基。

“意义”:结构主义认为生活的意义是元素的反映,确定了元素就意味着决定了生活唯一的真理;后结构主义认为生活的意义是通过叙说的形式建构的,生活本身可以有多角度多元化的阐释,不同的阐释带来不同的意义。因此生活本身并不存在普遍成立的

3

唯一的解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阐释和建构生活意义的方式,多元化多角度的观点才能反映生活的全貌。——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需要人们自己去赋予)

“自我认同”:结构主义认为,自我认同是自我的产物,个体的内部元素(如气质类型、性格元素)决定了人的自我认同,深藏在人性的中心,是不可改变的。后结构主义认为,自我认同是社会的产物,是经有历史和文化塑造的。比如男人不能穿裙子,是男人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同。事实上这个认同不是由于男人的生理性别(即个体的内部元素)决定的,而是由男性的社会性别(社会和文化的产物)决定的。所以人们可以通过叙述性的对话方式打破负向的自我认同,支持性的对话能够丰厚个体的生活和自我认同,替人们成为自己没有成为过的自己(而不是真正是谁)增加可能性。

“社会建构论”:基于后结构主义的范畴,社会建构论对社会现象的阐释更详细,他们认为(1)现实是由社会建构的;(2)现实由语言构成;(3)现实由叙事组成并得以维持;(4)没有绝对的真理。

第一点,现实是由社会建构的。(展示三幅图片:赵飞燕、杨贵妃、现代模特)不同时代对美有不同的看法,美究竟是什么,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它是由社会建构出来的。

第二点,现实是透过语言而彰显的。(展示漫画)

看到这幅漫画,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1、小女孩看叶子;2、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小女孩光着小脚丫,带着自己心爱的小猫眯怕到阁楼顶上,惬意地看着漫天飞舞的叶子。这两句话给了你什么不一样的感觉?第一句话描述了一个事实,当我们说话时就构建了一种现实。第二句话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暖暖的微风拂面很舒服。语言让情境产生了动态的效果,通过语言的描述,会带出一些原来没有的感受和意义。

语言并不是像镜子般反映自然而是创造我们所知的自然

第三点,现实由故事组成并得以维持。人们通过叙说来组织其经验和记忆,叙说将我们日常琐琐碎碎的经验串联起来,统整为一个有意义的实体。当我们叙说的时候,一些零散、不起眼的事件依发生的顺序组织成有意义的情节,事件有了意义,故事就鲜活了起来。

在一个人的生命故事中,我们相信没有描述出来的永远比描述出来的丰富。叙事的哲学不再支持与重复那些对个案伤害且无意义的主线故事,反而有兴趣看一些被忽略的“轶事”,即替代故事。

第四点,没有绝对的真理。社会建构论认为,由于我们无法客观认识现实,所以我们能够做的只是诠释经验,而诠释经验的方式有很多可能性,可是没有哪一种诠释是“真正”的真理。

例子(有问题还是没问题?):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在主流文化看来,他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以叙事的观点来看不会这么认为,咨询师可能会去探索孩子怎么会想到

4

离家出走,在离家出走的过程里有怎样的挑战?看到哪些能力是以前没有看到的,离家是不容易的是怎么照顾自己,再透过这个特质去发现他是一个怎样的,甚或透过这个特制去陪伴他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可以看到,对于同样的事件不同的诠释方式可以发现不同的意义(“真理”并不唯一)。

现在我们来温习一下社会建构论对现实的看法。(1)现实是由社会建构的;(2)现实由语言构成;(3)现实由叙事组成并得以维持;(4)没有绝对的真理。

福柯的观点:

总之,现实也许不是绝对的真实,人的经验与意义不仅是由个人创造出来的,而且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建构论的代表人物福柯对此有更深入的阐述。

(1)科学的分类规定了何者为正常,何者为非正常。科学的分类以及社会、文化、主流知识规定了怎样的人是高功能的人,什么样的人是低功能的人;谁是有希望的,谁是没有希望的;什么样的妈妈是成功的妈妈,什么是失败的妈妈;什么是成功的男性,什么是不成功的男性,都有一个量尺。叙事哲学认为,并没有一个所谓的“非正常”的生命形式,只是有些形式的“常”是我们所不知道、不理解、不期待、或不喜欢的。

(2)“主流知识”即权力。这是福柯对知识和权力的经典论述。某些长期有效的知识,比如:功课好才是好学生;有钱才会被人看得起;女人要苗条才会漂亮等等。会主宰我们的行为成为主流知识。而人们也想当然的认为那是唯一的真理,成为一种权力。正像前面在社会建构论中提到的,没有绝对的真理。叙事的哲学就是要鼓励人们成功挑战把人压制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力。

(3)自我认同受主流文化的影响和控制,外界文化的规范和科学的分类,让人们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现实。“我就应该是那样的人”,“只有那样,我才是一个有用的人”;“儿子学习好,才能证明我这个母亲对孩子的培养是成功的,如果儿子学习不好,我就是一个失败的母亲”。

(4)“系统化”的理论是一种社会控制,因为它将人们变成物品。以家庭为例,“系统化”的概念会诱导我们把家庭看成一个机器,每个成员都有一个即定的位臵。治疗师思考的重点都卡在如何重复循环的无效行为中,修复家庭的问题就是技术员修理坏掉的发动机一样。这样的哲学观把人物化了。

福柯的观点总结:

透过福柯的分析,(1)科学分类规定了何为正常,何为不正常。我们看到人之所以会产生问题,原因在于人对自己所认同的意义常常由主流知识代表的真理所决定。(2)主流知识即权力。这些真理透过权力运作,使人接受其指定的人格与关系的规范。(3)自我认同受主流文化的影响和控制。人们要脱开主流知识设下的单一真理,重新审视自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