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要点三色记忆法标注打印版

使用方法介绍:

1、三色勾画法。红色表示是重点记忆内容,蓝色表示次重点记忆内容或较难理解内容,褐色表示暂时需要记忆的内容或简单理解内容。现实中可用红笔划红色内容,蓝笔或黑笔划蓝色内容,一定用铅笔划褐色内容。日常复习主要关注三色划线内容,考前快速浏览红色和蓝色内容,铅笔内容确定掌握时请擦掉。

2、知识点把握。日常复习注意明确知识点,特别注意多选题知识点的提示。“□”代表一个明显的知识点。

3、复习流程。第一阶段,①自主快速浏览全书一遍;②在培训师指导下划三色重点,讲解和记忆重要知识点;③记忆三色重点一遍;④模拟测试一,确定成绩:参考分为55分以上。培训师督促50分以下者加大复习力度。第二阶段,①培训师讲解模拟试卷一,学员在书中寻找做错试题对应的知识点,寻找做错原因,若内容未记录请用三色中一色自己勾画;②记忆三色重点一遍;③模拟测试二,确定成绩:参考分为60分以上。培训师督促55分以下者加大复习力度。70分以上者可结束该们课程复习,考前三天突击温习即可。第三阶段,①培训师讲解模拟试卷二,学员在书中寻找做错试题对应的知识点,寻找做错原因,若内容未记录请用三色中一色自己勾画;②记忆三色重点一遍;③模拟测试三,确定成绩:参考分为66分以上。培训师督促60分以下者加大复习力度。将确定已掌握的铅笔勾画内容擦掉。④考前三天开始自由温习,考前1-2小时快速浏览红色和蓝色勾画内容。

4、自己在网上或购买模拟测试,建议做三套就可,注意将其中各项目单独列分。①填空题60题,30分,参考分值21分,低于21分者,加强概念及分类的理解。②判断题60题,30分,参考分值24分,低于24分者,加强单句的记忆。③1分多选题40题,40分,参考分值20分,低于20分者,加强重点段落的理解和记忆。

5、1-10章是一个知识体系:基金基本内容,相关内容在基础复习中已有所涉及。11-15章是另一个知识体系:基金投资方法,同时亦是难点,考前重点记忆。考试中有部分计算题,注意时间把握和取舍。

6、第五章基金托管人部分内容缺失,请自行补上,相关内容简单,影响不大。

第一章 证券投资基金概述

知识点101(P1-3):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实行组合投资、专业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基金是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这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证券投资基金通过发行基金份额的方式募集资金,所募集的资金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性。基金合同与招募说明书是基金设立的两个重要法律文件。

与股票、债券不同(它们是直接投资工具),基金是间接投资工具。一方面,以股票、债券等金融证券为投资对象;另一方面,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份额的方式间接进行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基金在美国称为共同基金,在英国和香港称为单位信托基金,在欧洲称为集合投资基金(计划),在日本和台湾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 1、集合理财、专业管理 2、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3、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基金托管人、管理人只能按规定收取一定比例的托管费、管理费,并不参与基金收益的分配。

4、严格监管、信息透明。(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5、独立托管、保障安全 2 / 33

知识点102(P4):基金与其他金融工具的比较 □基金与股票、债券的差异:

1、反应的经济关系不同。股票所有权关系;债券是债权债务关系,基金是信托关系。 2、所筹资金的投向不同。股票和债券是直接投资工具,筹集资金主要投向实业领域;基金是间接投资工具,主要投向有价证券。

3、投资收益与风险大小不同。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债券低风险低收益,基金风险相对适中、收益相对稳健。

□基金与存款的差异:

1、性质不同。基金是收益凭证,基金管理人不承担投资损失的风险;存款是信用凭证,银行对存款负有法定的保本付息的责任。

2、收益与风险特征不同。基金投资风险较大。

3、信息披露程度不同。基金管理人需要定期公布基金的信息。 知识点103(5-7):基金的参与主体。

基金的运作活动从基金管理人的角度看,分为市场营销、基金的投资管理与后台管理。 依据所承担的职责与作用,基金参与主体分为基金当事人、市场服务机构、监管和自律机构三大类。

□1、基金当事人。我国基金份额持有人、管理人与托管人是基金合同的当事人。①基金份额持有人是基金的出资人、基金资产的所有者和基金投资回报的受益人。②基金管理人是基金产品的募集者和管理者,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基金资产的运作,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为基金投资者争取最大的投资收益。基金管理人在基金运作中具有核心作用。在我国,基金管理人只能由能依法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③基金托管人的职责主要体现在基金资产保管、基金资金清算、会计复核以及对基金投资运作的监督等方面。我国,由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担任。

□2、基金市场服务机构。包括:①基金销售机构。目前,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专业基金销售机构均可以向证监会申请基金代销业务资格。②注册登记机构。目前,我国基金份额注册登记机构主要是基金管理公司自身和中国结算公司。③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④基金投资咨询机构与基金评级机构。

3、基金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①基金监管机构。为了保护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对基金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②基金自律组织。证券交易所是基金的自律管理机构之一。基金行业自律组织是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或基金销售机构等行业组织成立的同业协会。 知识点104(8-9):基金的法律形式。

□依据法律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契约型基金与公司型基金。我国均为契约型基金,公司型基金以美国投资公司为代表。

1、契约型基金。契约型基金依据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之间所签署的基金合同设立。 2、公司型基金。公司型基金在法律上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投资公司,依据基金公司章程设立。投资者是股东。在形式上类似一般的股份公司,不同的是它委托基金管理公司作为专业的财务顾问来经营与管理基金资产。 □契约型与公司型的区别:

1、法律主体资格不同。契约型:不具有法人资格;公司型:具有法人资格。 2、投资者的地位不同。契约型:依据基金合同成立。

3、基金营运依据不同。契约型:依据基金合同营运基金;公司型依据公司章程营运基金。 公司型基金的优点是法律关系明确清晰,监督约束机制较为完善;但契约型基金在设立上更为简单易行。二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法律形式不同。 3 / 33

知识点105(9-11):基金的运作方式。

□依据运作方式的不同,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

1、封闭式基金。是基金份额在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基金份额可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交易,但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得申请赎回。

2、开放式基金。是基金份额不固定,基金份额可在基金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申购或赎回(不包括ETF和LOF)。 □封闭式与开放式的不同:

1、期限不同。封闭式:有固定的存续期;开放式:无期限。我国规定,封闭式的存续期应在5年以上。

2、份额限制不同。封闭式:基金份额是固定的;开放式:基金规模不固定,投资者可随时提出申购或赎回申请。

3、交易场所不同。封闭式: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开放式:按照基金管理人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向基金管理人或其代销人提出申购、赎回申请。

4、价格形成方式不同。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受二级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有溢价交易和折价交易现象;开放式:基金的买卖价格以基金份额净值为基础,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理解)

5、激励约束机制与投资策略不同。与封闭式基金相比,一般开放式基金向基金管理人提供了更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封闭式基金没有赎回压力,管理人可以将基金资产投资于流动性相对较弱的证券上,有利于基金长期业绩的提高。(理解) 知识点106(11-14):基金的发展。

基金起源于英国的投资信托公司。1868年,英国“海外殖民地政府信托基金”被视为证券投资基金的雏形。初创阶段的基金多为契约型投资信托,投资对象多为债券。1879年,英国《股份有限公司法》公布,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基金新的组织形式。

1924年,美国马赛诸塞州成立第一只公司型开放式基金,特点:第一,组织形式为公司型;二是运作方式为开放式;回报方式为收益分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方式。1940年,美国《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发》成为其他国家制定相关基金法律的典范。证券投资基金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投资工具。 □全球基金业发展的特点:

1、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迅猛 2、开放式基金成为证券投资基金的主流品种 3、基金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集中趋势突出 4、基金资产的资金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个人投资者一直是传统上的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投资者,但目前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退休基金成为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 (老龄化嘛~)

知识点107(14-120):我国基金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基金业分为三个历史时期:80年代末到1997年《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到2004年6月1日《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至今。 1、早期探索阶段。1987年,中创公司在港设立了中国置业基金。上交所和深交所相继于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开业,标志中国证券市场正式形成。境内第一家较规范的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于1992年成立,揭开了投资基金在内地发展的序幕。

2、试点发展阶段。□基金在规范化运作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封闭式基金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成功推动开放式基金;对老基金进行了全面规范清理,大多数被改造成了新的投资基金;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基金发展的政策措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开创了新天地。1998年,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拉开了基金试点的序幕。2001年,第一只开放式基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