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学前教育春季高考幼儿心理学习题集及练习题答案

山东省学前教育春季高考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与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2.心理过程:一个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接受环境的刺激,在大脑中产生一个反映现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心理过程。

3.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中核心是思维。 4.情感过程: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5.意志过程:人在活动过程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二、填空

1.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最普遍 、 最熟悉 、 最真切 的现象,但也是 最复杂 、 最深奥 、 最难以捉摸 的现象。 2.心理学是研究 心理现象 及其 发展规律 的科学。

3.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 1879 年 冯特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4.心理学将心理现象分为 心理过程 和 个性心理 两大类。 三类。

6.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属于 认知 的过程。 7.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是 情感 过程。

8. 意志过程 是人在活动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9.个体的遗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心理活动特点等相互作用,最终整合成一个人总的 精神面貌 ,心理学称为 个性 。 三、选择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 B.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C.认知和个性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四、判断

1.心理学是了解你在想什么的科学。( N ) 2.人人都有心理,因此,人人都是心理学家。( N ) 3.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N ) 4.心理学是从华生开始独立的。( N )

5.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N ) 6.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Y ) 7.在认知活动中情感具有调控作用。( N,意志过程 )

8.心理活动表现在人们的物质活动中。( N,也表现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 ) 9.幼儿心理学就是发展心理学。( N ) 五、简答

在心理过程中,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共同组织成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过程是基础,情感过程是动力,意志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第二节 心理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

1.人脑是 的器官,心理是 的机能。

2.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脑的 越来越复杂,而 越来越完善。

3.脑的进化过程不是强拆重建,而是不断 、 、 和 的过程。

5.大脑的主要机能是 、 、 、 和发布各种信息。

6.大脑分为四个机能区,其中枕叶与 有关,颞叶与 有关,顶叶与 有关,额叶与 有关。

7.大脑皮层上绝大部分部位不承担具体感觉和运动机能,集中用于处理 ,如 。

8.儿童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和 。

9.新生儿的大脑两半球表面占成人大脑皮层的 ,7岁达到 。 10.心理不是物质,而是一种 ,没有客观现实,人脑酒无从反映。 1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是 、 的反映,与照镜子不是一回事。

12.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 和 的影响,同时,还对人的行为有调节作用。 二、选择

5心理学将人的心理过程划分为 认知过程 、 情感过程 和 意志过程 4. 神经信息传导的时速是 公里,也就是每秒 米。

1

1.人的大脑可以划分为( )个机能分工的叶。 A.3 B.2 C.4 D.5

2.儿童出生时,皮层的结构分化水平,特别是对( )的分化水平已发展得相当高。 A.感觉信息 B.触觉信息 C.知觉信息 D.体觉信息

3.儿童到( )岁时,大脑皮层已变得相当成熟,大脑皮层区表面的大小占成人皮层区表面大小的80%-90%。 A.10 B.8 C.5 D.7

4.比较而言,( )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A.物质环境 B.社会环境 C.自然环境 D.家庭环境 5.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 )。

A.主观能动的 B.消极被动的 C.客观主动的 D,积极主观的 三、判断

1.人脑也是一种器官,心理就是它的机能。( ) 2.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对称的。( )

3.大脑左半球主管逻辑思维,右半球主管形象信息。( ) 4.心理不是一种物质的东西,而是一种反映,( ) 5.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与镜子反映镜像是一回事。( ) 6.人类生活的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 7.人脑对环境的反映是客观的,有什么就能反映什么。( ) 8.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带着主观色彩的。( )

9.儿童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时,其大脑如同一张白纸。( ) 10.婴幼儿具有朴素理论。( ) 四、简答

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年龄特征: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某一特定年龄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填空

1.幼儿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3-6 岁的儿童。 2.儿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近 200 年的事。

3.洛克摈弃了传统观念,提出儿童的心理最初只是一块 白板 ,它的变化取决于后天的 学习 和 经验 。

4.卢梭认为儿童有他特有的 看法 、 想法 和 感情 。 5.王守仁(阳明)指出,儿童“ 乐嬉游 而惮拘检”。

6.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是以德国人 普莱尔 发表《 儿童心理 》一书为标志的。

7.年龄特征是指特定年龄阶段中 最稳定 、 最普遍 、 最典型 的本质心理特征。

8.我们习惯上将婴幼儿期称为 学前期 。 三、简答

1.幼儿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1)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2.学习幼儿心理学课程对我们的专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认识教育对象,培养科学的儿童观; 第一,幼儿心理学为幼儿的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第二,儿童心理学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有助于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的先进理念,维护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诊断和治疗心理方面的疾病,尤其是对儿童智力发育不全和神经、精神病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2)探索婴幼儿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第四节 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

第三节 幼儿心理学概述

2015年11月4日星期三

一、名词解释

1.实证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主要特点就是采用规范的方法收集实际材料、数据、事实,再从这些材料、数据、事实重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来。

2.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一年龄组或者几个年龄组的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生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的学科。 2.幼儿心理学: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象是3-6岁儿童,是研究人在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 3.学前期

2

3.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4.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

5.实验法: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事先拟定周密的设计,把与研究无关的因素控制起来,让被研究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出某种行为,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实验法是一种由计划、有控制的观察。

6.儿童心理的发展理论:是对发展趋势、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因素等的概括和总结。 二、填空

1.心理学是一门强调 实证 的学科。实证材料必须通过 规范 的方法得到,这就是科研方法。 关系。

3.研究方法按时间取向,可分为 横向研究 和 纵向研究 。

4,观察法是有 计划 、有 目的 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 分析处理 ,从而判断他们 心理活动 特点的方法。 5.从时间上分,观察法分为 长期观察 和 定期观察 。 6.从范围上分,观察法分为 全面观察 和 重点观察 。 7.从规模上分,观察法分为 群体观察 和 重点观察 。

8.从观察者的参与程度上分,观察法分为 参与性观察 和 非参与性观察 。 9.从工具上分,观察法分为 直接观察 和 间接观察 。

10.从设计程度上分,观察法分为 结构性观察 和 非机构性观察 。 11.从观察目的上分,观察法分为 验证性观察 和 探索性观察 。 12.调查法包括 谈话法 、 问卷法 、 测量法 、 作品分析法 等方法。

13实验法是实证研究中 最严密 、 最客观 的方法。 14.科学的目标是 理论 而不是 材料 。

15.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必须坚持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也就是必须坚持 唯物辩证法 。 三、选择

1.幼儿园里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方法是( C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2.儿童心理的发展理论,是对发展趋势、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因素等的( D )。

A.描述和解释 B.分析和归纳 C.预测和控制 D.概括和总结 四、简答

观察法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答:观察法是有 计划 、有 目的 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 分析处理 ,从而判断他们 心理活动 特点的方法。 从时间上分,观察法分为 长期观察 和 定期观察 。 从范围上分,观察法分为 全面观察 和 重点观察 。 从规模上分,观察法分为 群体观察 和 重点观察 。

从观察者的参与程度上分,观察法分为 参与性观察 和 非参与性观察 。 从工具上分,观察法分为 直接观察 和 间接观察 。

从设计程度上分,观察法分为 结构性观察 和 非机构性观察 。

2015年11月3日星期二

2.一个变量变化,另一个变量也发生变化,这两个变量之间可能有 因果 关系或 相关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