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说课教案音乐与生活.docx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音乐与生活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音乐与生活》是今年高中课改音乐鉴赏教材广东版的第一单元。本单

元由“生命之歌”、“情感之声”、“生活之音”、“自然之韵”四部分组成。单元中选择的音乐内容充分体现了音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生活之音”是本单元的第3节。

本节课承接了“生命之歌”中论证的“人们从诞生的那一刻起,音乐就陪伴

着人生,见证着人生每一个神圣的仪式,伴随着人生每一段丰富的经历”,贯穿了“情感之声”中展现的“音乐是人内心世界(情感、意志、欲望)的表露,是人情感的抒发与宣泄,音乐美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来源于情感的力量”,所以,“生活之音”中选择了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并始终伴随人类各种生活的音乐,引导学生xx生活中的音乐,同时,能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进而激发学生构建自己的音乐生活的愿望。

本节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鉴赏作品都是运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生产

劳动场景、活动为素材创作出来的精品佳作。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感知能力,确定

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音乐作品的体裁、演奏、演唱的形式,了解钢琴组曲、合

唱组曲和标题音乐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记录《打字机》、《盖邮戳》音乐的节奏;能够熟悉模唱《钟》、

《赶摆路上》的音乐主题;能够从《永恒的水》观赏中得到启发,并积极参与尝试创作一首“纸乐”。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从音乐音响感知中得到和快乐,获得

感悟与启发;能够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创作音乐作品;能够xx生活中的音乐,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的朴素哲理。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在课堂表现上

都是“善于听不愿说”,在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方面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因此,制定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作品鉴赏让学生感知音乐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体会两者相融共通的联系;感受音乐表现艺术的魅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xx生活中的音乐,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种

素材创作音乐作品;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的表现形式并作出一定的评价;尝试自行创作一首“纸乐”。

二、说教法: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

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因此,要坚持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同时,也要紧紧围绕音乐鉴赏的本质,不能流于欣赏的简单的感性认知。在音乐鉴赏活动中不但要听辨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了解音乐表现的方法手段,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和理解力,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真正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符合从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规律。

为此,我拟定了调查法、启发法、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法、联想法、想象

法、演示法等授课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操作中。具体的做法在后面的教学程序中我再细说。

三、说学法: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

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高效地参与学习,需要选择恰

当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我在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时,能够紧紧围绕课程目标,运用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建立一定的音乐思维空间,爱护并鼓励学生保留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其二、通过对比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和创造活动。其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学

会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做到会提出问题、能分析问题、懂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享受学习的快乐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此次说的是第3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聆听与鉴赏《打字机》、

《盖邮戳》、《钟》和《永恒的水》。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进行。

(一)课题引入:播放20xx年春晚的《过年我当家》(玩的就是节奏) 作品通过艺术夸张,把我们日常当中的具体生活细节活动节奏化了,小到铅

笔写字的摩擦声音,大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音,由此汇成一首热热闹闹的生活交响曲。

设计意图 :通过音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去探究的好奇。

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演示法)

(二)讲授新课:

1.聆听两首乐曲,为它们设计标题并写出基本的节奏谱:《打字机》、《盖邮戳》 作品运用现实生活中“打字”和“盖邮戳”的劳动声音,加上音乐的力度、速度、

节奏等表现要素的变化,把简单甚至单调的生活场景变的有声有色,充满了快乐的情趣。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知、体验“标题音乐”的特点,紧扣本节课“音乐与生活

相融共通”的主题。(启发法、分析法、比较法、联想法、想象法)

2.课堂实践:尝试创作4小节“打蚊子”的节奏谱。(与蚊子的飞行动态相结合,

时而快,时而慢,最后打死了蚊子。)

例如:2/4 X X| X XX |X ? X |X- ||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的创作、表演意识,给他们的自信心,激发想象力、

培养创造力。亲自体会音乐和生活的关系,同时活跃课堂的气氛,避免“审美疲劳”的出现。(演示法、联想法、想象法、合作法)

3.聆听 匈 李斯特的《钟》。要求学生思考:音乐中表现了什么声音?作曲家

怎样运用钢琴的特点来表现钟声?

设计意图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创作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