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R/3系统内部结构剖析与实例研究的一个例子
下面,我们将跟踪一制鞋企业的业务流程,看SAP R/3是以何种方式得到运用的。我们会看到,在每一个阶段,从最初的订货到最后的发货以及开票,R/3各模块是如何相互协作来支持和控制整个业务流程的。整个过程如图13所示。图中直角矩形表示的是“物流”类模块;圆角矩形表示的是“财务”类模块;椭圆表示的是“人力资源”类模块。
这个公司是一生产运动鞋的主要厂家。它希望能够增加在运动鞋市场上的占有率,所以发起了一场促销活动,宣传它生产的某种鞋,并允诺以优惠价出售。
促销活动发起后不久,就收到了公司的一位潜在客户打来的电话,他想尽快买到4000双这种鞋子(如图13中步骤1)。公司得到此客户的详细信息后,就将其作为客户主记录(Customer MasterRecord)输入“销售与分发”模块(SD)的数据库中(如图13中步骤2)。所谓客户主记录,其中存储的是该公司与此客户的业务关系,包含如下条目代码等等。
地址、付款方式、以往的销售记录和客户所在公司的
这些信息输入SD模块后,就触发订单处理流程。首先,给该客户生成一份报价单,包括价格、数量、交货期和该报价单的有效期等信息(如图13中步骤3)。
报价单发出几天后,公司收到了一份书面订单(如图13中步骤4)。现在可以输入这份订单了。订单的大部分的信息可以从客户主记录取得,因而无需重新输入。
订单输入完毕后,整个订货信息就被保存下来,由R/3系统自动给它分配一个订单编号。一旦订单被确认并赋予了一个订单号,订单信息就从SD模块传送到“物料管理”模块(MM)和“生产计划”模块(PP),以便开始这批鞋的生产(如
图13中步骤5)。
MM模块从SD模块收到计划发送这4000双鞋的信息后,首先检查数据库中保存的库存信息,看当前可以提供的产成品数目(如图13中步骤6)。经查询,得知仓库中只有1000双这种鞋子。显然,要满足客户订单,还要生产3000双鞋子。于是,MM模块把仓库中现有的鞋和原料预留下来)再向公司的供应商去定购原料的不足部分(如图13中步骤7)。当供应商将原料运到以后,仓库管理员便把这批到货的详细信息输入MM模块来更新库存信息(如图13中步骤8)。
MM模块还能提供发票核查的功能,用来检查供应商开出的发票上记载的货项确实是公司定购的)并核实价格的正确性。经过核查的这些信息又被传送给“财务会计”模块
FI((如图13中步骤9),由其决定付款方式并安排给供应商付款(如
图13中步骤10)。
MM模块进行处理的同时,“生产计划”模块(PP)在为这批鞋的生产安排机器设备。它计算出为达到订单要求所需的机器工时。当PP模块为能按期交这笔货而制定机器使用计划时,发现需要推迟一台机器的维修。这个信息被送往“工厂维护”模块(PM),以作相应调整(如图13中步骤11)。
PP模块同时计算出人力工时,传送给“人事管理”模块(PA),(如图13中步骤12)由它来计算员工的工资(如图13中步骤13)。
“质量管理”模块(QM)为保证产品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检测措施,则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当生产和测试都完成以后,最终可供货数目回送给MM和SD模块(如图13中步骤14)。
MM模块将生产好的产品计入库存。SD模块自动准备好装运单据(如图13中步骤15),并安排把这批鞋子运送给那个客户。
在整个过程中,所有与财务有关的信息都从物流类模块送至FI模块。当FI模块被告知货物已发运时(如图13中步骤16),它生成最终的销货发票(如图13中步骤17)。当客户付清货款后(如图13中步骤18),FI模块更新总帐科目和客户数据库。
“控制”模块(CO)一直监控着来自物流类和人力资源类模块的信息。比如说,它使用这些信息来修改MM和PP等模块的配置,以便改进将来的生产流程处理。同时,CO模块提供一份整个生产流程的成本分析将来的报价。直到这时
可以用来指导销售部门
才算是完成了这批4000双鞋子订单的全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