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案-第三章血液-4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血液-1 授课类型(请打√) 教学方法(请打√) 教学资源(请打√)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 2学时 第6周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讲 授? 讨 论□ 示 教□ 自学辅导□ 其他□ 多媒体? 模 型□ 实 物□ 挂图□ 影音□ 其他□ 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等渗、低渗、高渗及等张溶液;红细胞的数量、形态与功能。 2.熟悉血液在内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红细胞生成的原料及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3.掌握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及其生理意义;红细胞的功能、生理特性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教学重点: 1.红细胞比容; 2.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及其意义;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和血沉; 4.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教学难点: 1.血浆渗透压的产生,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2.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补充内容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通识教育:通过霍金的故事,引出自学、自学能力对学习、对人生的意义 一、课程导入 点也是难点就在血浆渗透压的产生及其生理意义,在讲述血浆渗透压的时候,首先给出装有低渗液的水槽,然后再插入有半透膜的内含高渗液的漏斗,引出渗透现象,然后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什么是渗透现象,渗透现象是如何产生的,然后再对渗透现象产生的机制,尤其是对渗透压的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半透膜及溶液中溶质颗粒与渗透压的关系进行讲解,由渗透现象引出渗透压的产生,再到影响渗透压产生的因素,这样层层深入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说明。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是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应注意给同学们留下思考的时间,并且强调渗透压主要影响的是水分的转移,由此影响到水的平衡,影响到细胞的功能及血容量等。 对于血细胞生理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述的是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功能应作详细讲述,了解它的生理特性才能更好地说明它所具备的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主要讲述它的悬浮稳定性,也就是红细胞在正常血液中存在的状态,可结合临床血沉的概念及血沉异常时的病因等进行讲述,同时联系对血液粘滞性的影响。在讲述红细胞生成的调节时,重点讲述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作用。可先提出问题:人由平原进入高原地区的时候,空气中的氧分压下降,此时,人体如何满足自身对氧的需求?然后再由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输氧,因此红细胞

和时间分配 10 分钟:新课导入 血液这一部分内容是以前接触较多的一个内容,大部分内容比较好理解,在这一次课,重 的数量是影响氧运输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红细胞的数量主要受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这样引出经EPO这种物质,接着再介绍EPO产生的部位,结合EPO对红细胞生成调节的反馈图把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作进一步的讲述。 二、讲授新课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 2.缓冲酸碱功能 3.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4.生理止血功能和机体防御功能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3min)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5min) 1.水,O2,CO2 2.低分子物质 3.血浆蛋白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30min) (一)血液的比重 (二)血液的粘度 ★(三)血浆渗透压 1.渗透现象与渗透压 ①渗透现象(图示:渗透现象) ②渗透压 2.★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作用 ①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Na,Cl形成。 生理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白蛋白形成。 生理作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及血容量。 (图示:血浆渗透压的对水平衡的调节) (四)血浆的pH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造血过程的调节(5min) 1.血细胞的分化过程 2.造血过程的调节 二.红细胞生理(35min) (一)红细胞的数量与形态(2min) 1.数量

+- 30分钟: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30分钟: 血细胞生理 2.形态结构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15min) 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1)红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 (2)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①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②红细胞沉降率 ③影响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因素 (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 (图示:红细胞在不同渗透压溶液中的形态) 2.红细胞的功能 (三)红细胞的生成调节(17min) 1.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 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 辅助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图示:EPO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2)雄激素 三.白细胞生理 (一)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1.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 (3)嗜碱性粒细胞 2.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 3.淋巴细胞 (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四)白细胞的破坏 四.血小板生理(5min) (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二)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 (三)血小板的破坏 课程小结 本次课重点内容在血浆的渗透压及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促红素对红细胞生成的反馈性调节。血浆渗透压的对水分的平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分的转移方向是由低渗区向高渗区转移,

10分钟:课程小结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