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害物接触限值

可见光与红外线 10-7~10 10~3×104 远红外线 注:t为照射时间。 400~1400 1.1CAt1/4 1400~106 10-9~3×10-7 0.2CA 10-9~3×104 2CA×10-2 同表4 7.2.3 波长(λ)与校正因子的关系为:波长400nm~700nm,CA=1;波长700nm~1050nm,

CA=100.002(λ-700);波长1050nm~1400nm,CA=5;波长400nm~550nm,CB=1;波长550nm~700nm,CB=100.015(λ-550) 7.3 测量方法

按GBZ/T XXX.4规定的方法测量。 微波辐射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microwave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8.1 术语和定义

8.1.1 微波 microwave 频率为300MHz~300GHz、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包括脉冲微波和连续微波。

8.1.2 脉冲微波与连续微波 pulse microwave & continuous microwave 脉冲微波指以脉冲调制的微波。

连续微波指不用脉冲调制的连续振荡的微波。

8.1.3 固定微波辐射与非固定微波辐射 fixed microwave radiation & nonfixed microwave radiation

固定微波辐射是指固定天线(波束)的辐射;或运转天线的t0/T>0.1的辐射。 非固定微波辐射是指运转天线的t0/T<0.1的辐射。

式中t0指接触者被测位所受辐射大于或等于主波束最大平均功率密度50%的强度时的时间,T指天线运转一周时间。

8.1.4 肢体局部微波辐射与全身微波辐射 partial-body microwave radiation & whole-body microwave radiation

肢体局部微波辐射指微波设备操作过程中,仅手或脚部受辐射。

全身微波辐射指除肢体局部外的其他部位,包括头、胸、腹等一处或几处受辐射。 8.1.5 平均功率密度及日剂量 average power density & daily dose 平均功率密度表示单位面积上一个工作日内的平均辐射功率。

日剂量表示一日接受辐射的总能量,等于平均功率密度与受辐射时间(按照8h计算)的乘积,单位为μW·h/cm2或mW·h/cm2。 8.2 卫生要求

工作场所微波辐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6。 表6 工作场所微波职业接触限值 类型 全身辐射 脉冲微波 日剂量(μW·h/cm) 连续微波 200 非8h平均功率8h平均功率密密度度(μW/cm2) (μW/cm2) 400 25 50 200/t 短时间接触功率密度(mW/cm2) 400/t 5 5 肢体局部辐射 注:t为受辐射时间,单位为h 连续微波或脉冲微波 4000 500 4000/t 5 8.3测量方法

按GBZ/T XXX.5规定的方法测量。 紫外辐射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9.1 术语和定义

紫外辐射 ultraviolet radiation

又称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指波长为100nm~400nm的电磁辐射。 9.2 卫生要求

8h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7。 表7 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紫外光谱分类 辐照度(μW/cm2) 8h职业接触限值 照射量(mJ/cm2) 3.7 1.8 3.5 中波紫外线(315nm~280nm) 0.26 短波紫外线(280nm~100nm) 0.13 电焊弧光 0.24 9.3 测量方法

按GBZ/T XXX.6规定的方法测量。 高温作业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eat stress work in the workplace 10.1术语和定义

10.1.1 高温作业 heat stress work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10.1.2 WBGT指数 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index

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10.1.3 接触时间率 exposure time rate

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

10.1.4 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 local outside ventilation design temperature 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的每日13时~14时的气温平均值。 10.2卫生要求

10.2.1 接触时间率100%,体力劳动强度为IV级,WBGT指数限值为25℃;劳动强度分级每下降一级,WBGT指数限值增加1℃~2℃;接触时间率每减少25%,WBGT限值指数增加1℃~2℃,见表8。

10.2.2 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30℃的地区,表8中规定的WBGT指数相应增加1℃。 表8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接触时间率 I 100% 体力劳动强度 II 30 III 28 IV 26 25 75% 50% 25% 注: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按本标准第14章执行,实际工作中可参考附录 B。 31 32 33 29 30 32 28 29 31 26 28 30 10.3 测量方法

按GBZ/T XXX.7规定的方法测量。 1.1.1.1.1 噪声职业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noise in the workplace 11.1术语和定义

11.1.1 生产性噪声 industrial noise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 11.1.2 稳态噪声 steady noise

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 11.1.3 非稳态噪声 nonsteady noise

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 11.1.4 脉冲噪声 impulsive noise

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

11.1.5 A计权声压级(A声级)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LpA,LA 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

11.1.6 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等效声级)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LAeq,T,LAeq

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噪声的A计权声压,具有与时变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计权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效声级,单位用dB(A)表示。 11.1.7 按额定8h工作日规格化的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8h等效声级) normalization of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to a nominal 8h working day,LEX,8h 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的噪声强度等效为工作8h的等效声级。

11.1.8 按额定每周工作40h规格化的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每周40h等效声级) Normalization of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to a nominal 40h working week,LEX,W

非每周5d工作制的特殊工作场所接触的噪声声级等效为每周工作40h的等效声级。 11.2卫生要求

11.2.1 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见表9。

表9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接触时间 5d/w,=8h/d 5d/w,≠8h/d 接触限值[dB(A)] 85 85 备注 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声级 计算8h等效声级 ≠5d/w 85 计算40h等效声级 11.2.2 脉冲噪声工作场所,噪声声压级峰值和脉冲次数不应超过表10的规定。 表10 工作场所脉冲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日接触脉冲次数 ≤100 ≤1000 ≤10000 声压级峰值[dB(A)] 140 130 120 11.3 测量方法

按GBZ/T XXX.8规定的方法测量。 手传振动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nd-transmitted vibration in the workplace 12.1 术语和定义

12.1.1 手传振动 hand-transmitted vibration 生产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的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

12.1.2 日接振时间 daily exposure duration to vibration

工作日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的累积接振时间,单位为h。 12.1.3 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 frequency-weighted acceleration to vibration 按不同频率振动的人体生理效应规律计权后的振动加速度,单位为m/s2。

12.1.4 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 4 hours energy equivalent frequency-weighted acceleration to vibration

在日接振时间不足或超过4h时,将其换算为相当于接振4h的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 12.2 卫生要求

手传振动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限值见表11。 表11 工作场所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 接触时间 4h 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m/s2) 5 12.3 测量方法

按GBZ/T XXX.9规定的方法测量。 煤矿井下

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 meteorological requirements in the underground workplace of coal mine 13.1 卫生要求

13.1.1 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 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

干球温度(℃) 不高于28 不高于26 相对湿度(%) 不规定 不规定 风速(m/s) ~1.0 ~0.5 备注 上限 至适 不低于18 不规定 ~0.3 增加工作服保暖量 13.1.2 本标准规定的风速如与生产工艺或防爆要求相抵触时可不受此限制。 13.1.3 井下作业环境气温较低时服装保暖量应适当增加。 13.2 测量方法

工作场所温湿度的测定应用通风温湿度计,风速的测定可应用热球式或叶状风速仪。 体力劳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classification of physical workload 14.1 术语和定义

14.1.1 能量代谢率 energy metabolic rate

从事某工种的劳动者在工作日内各类活动(包括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以单位时间(每分钟)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消耗值表示,单位是kJ/min·m-2。 14.1.2 劳动时间率 working time rate

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工作时间与日工作时间(8h)的比率,以百分率表示。 14.1.3 体力劳动性别系数 sex-based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 相同体力强度引起的男女不同生理反应的系数。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

14.1.4 体力劳动方式系数 pattern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 在相同体力强度下,不同劳动方式引起的生理反应的系数。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搬”的方式系数为1,“扛”的方式系数为0.40、“推/拉”的方式系数为0.05。 14.1.5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intensity index of physical work

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数。指数大,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小。

14.2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见表13。 表1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I Ⅱ III Ⅳ 劳动强度指数 ≤15 ~20 ~25 >25 14.3 测量方法

按GBZ/T XXX.10规定的方法测量。

14.4 实际工作中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可参考附录B。 生理限值

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 physiological limits on heart rat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during physical work 15.1 术语和定义

能量消耗 energy consumption

人体为维持生理功能和各种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单位为kJ。 15.2 卫生要求

15.2.1工作日内从事任何单项体力工作时,最大心率值不应超过150次/min;各单项作业时最大心率值平均不应超过120次/min。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