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宝玉挨打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节是:王夫人丫鬟金钏儿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赶出投井而死,事情被贾环告诉贾政;宝玉又结交忠顺王爷喜欢的伶人蒋玉菡,使得王爷派人来找。贾政大怒,将贾宝玉打得皮开肉绽。
论爱情
爱情在舞台上,要比在人生中更有欣赏价值。因为在舞台上,爱情既是喜剧也是悲剧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常常招致不幸。它有时像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像那位复仇的女神。
过度的爱情,必然会夸张对象的性质和价值。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那种浮夸谄媚的辞令。而在其他场合,同样的辞令只能招人耻笑。古人有一句名言:“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为甚至最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所以古人说得好:“人在爱情中不会聪明。”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被爱者的眼中也会很明显——除非她(他)也在爱他(她)。所以,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由此可见,人们应当十分警惕这感情,因为它不但会使人丧失其他,而且可以使人丧失自己本身。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使许多军人更容易坠入情网,也许这正像他们嗜爱饮酒一样,是因
为危险的生活需要欢乐的补偿。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致人以完善。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
微感言:
1.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石上
偈》
2.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只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惹是非。——《叹通
灵玉》
3.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西江月(其一)》
4.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西江月(其二)》
一、作者视窗
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
曹雪芹出身于皇亲贵族,从曾祖父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江宁织造的丝绸产品只供皇帝和亲王大由皇帝的亲信担任,其地位仅次于两江总督,所以权势显赫)。曾祖
颙、父亲曹臣使用,多母做过康
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姑姑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曹雪芹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曹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家道从此衰落。到曹雪芹著书时已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因贫病交困,加上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曹雪芹一生经
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引起他对过去痛苦而深刻的思考,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注】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文学家。《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是曹雪芹的手笔,后40回研究者一般认为是清人高鹗所续。全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二、写作背景
《红楼梦》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现了贾政、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①葳蕤( ) ②嗐( ) ③命殒( ) ....④惶悚( ) ⑤思忖( ) ⑥擅造( ) ...⑦讹传( ) ⑧见谕( ) ⑨暴殄( ) ...⑩谆谆( ) ?唆挑( ) ?婢女( ) ...?弑君( ) ?孽障( ) ?怪嗔( ) ...
(2)多音字
意( )令( )?遂?勒..??①遂 ②勒
( )勒紧绳子( )?半身不遂?..
答案 (1)①wēi ruí ②hài ③yǔn ④sǒnɡ ⑤cǔn ⑥shàn ⑦é ⑧yù ⑨tiǎn ⑩zhūn ?suō ?bì ?shì ?niè ?chēn
(2)①suì/suí ②lè/lē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