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习轻松识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快乐学习轻松识字

作者:杨琴艳

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02期

摘要:众所周知,小小的汉字中其实包含的奥妙是无穷的。鉴于此,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使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实际的识字教学中,多加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实践,使学生得到成功的愉悦感。本文主要探索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途径,主要包括了设置游戏情景,引发识字兴趣以及结合生活识字这两个方面,以期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关键词:快乐学习;轻松识字;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一、设置游戏情景,引发识字兴趣 (一)编儿歌、编顺口溜

在实际的小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一些字形进行区别,引导学生编成相应的顺口溜,比如:“鸟”编为:“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编为:“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一点趴”;“木、禾”编为:“木禾相差只一撇,千万不要弄混淆”。在编顺口溜、儿歌的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大力的提高,也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说话能力。 (二)猜字谜、编字谜

在编儿歌、编顺口溜的同时,老师也通过出谜以及学生自编谜语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学生互相猜谜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遇到学生在游戏中评比出来相应的“猜谜大王”以及“编谜大王”。再游戏起初的阶段时,老师需要适当的编一部分字谜加深学生识记,在之后就需要使学生亲自尝试编一编。比如:针对“午”字而言,其字谜可以编为:可编为“远看像头牛,近瞧没有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针对“八”、“人”与“大”字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混淆,则需要编为:“一撇一捺要分家,两笔写出一个八;一撇一捺不分家,要看撇捺那个大,人字撇出头,人字捺为大”。而再进行猜谜的过程中,不管学生是猜得出还是猜不出,学生均会开怀大笑,容易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比如:“一人站在两人上”以及“三木不是林,是什么?”等,让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了解、学习到识字的方法。 (三)其他多种游戏

除了应用编儿歌、编顺口溜以及猜字谜、编字谜这俩种游戏形式而言,还可以应用其他多种游戏方式。比如:可以应用“摘果子”这种游戏方式,将学生所需要学的字的部首和偏旁在一个苹果的半边进行书写,接着将这些苹果进行打乱,分别贴于一大棵的“苹果树”上,同时老师还需要按照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进行思考、判断,将部首与偏旁组合而成一个完整的字。要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读准读对了老师就需要将这个“苹果”送给这个学生,若是学生读错了也可以邀请其他同学来帮忙,而这个苹果也就归帮忙的同学。在这类游戏的基础上,老师还可以利用“连故事”“我当小老师”“贴字”“盖楼房”“搭火车”“变魔术”“词语对对碰”“名片交朋友”等方式。 二、结合生活识字

一般情况下,针对小学生而言,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汉字的踪影也是随处可见。鉴于此,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社会化识字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生活中识字”的学习意识。一般情况下,进行识字的形式以及方法可谓是丰富多彩的,包括了背古诗、看课外书、认学生的姓名、读名人名言以及记忆地理名称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对事物名称,涉及了路牌、商店名、广告牌、包装盒的商标等进行认识,确保学生能够有效迅速展开识字。另一方面,老师也需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给学生关键各自的识字档案。比如:在班级设置的“学习园地”中相应的设置“识字栏”,贴好学生通过各个渠道内所认识的字,同时定期对“识字大王”进行评选。帮助学生享受到识字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识字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于生活这样一个大课堂内与字词反复的进行见面。另一方面,也需要让学生通过多渠道的识字活动中对识字用处大的特点进行体会,认识到识字的快乐多,进一步期间学生识字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再比如:在对《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在“寻找最漂亮的房子”的主题下,让学生针对课文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布置相关的课后任务,使学生利用自己的课后时间对社区进行观察,掌握到自己周边有哪些房子,同时邀请自己的家长将这些词语进行记录,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展开相应的交流、讨论,帮助学生在学会课文中的词语的同时,也能够切实的认识到社区中所涉及的房子名称。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识字作为读写的基础,也被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要想帮助原本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向活泼有趣进行转变,这就需要相关的执教教师严格的按照该年段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以及学习特点,针对所教授字的音、形、义等特点,利用多种多样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拓宽识字途径,强化学生主动学习识字的愿望,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