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微企业授信业务风险隐患和防范措施
近年来,以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区
域经济增长、城镇就业和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但小微企业融资瓶颈长期存在,已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发展转型和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监管部门和各银行业机构都有加大对小微企业授信的强烈意愿,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小微企业授信的政策措施,但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小微企业授信隐含不小的风险隐患。 一、小微企业授信存在的主要风险隐患
(一)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有待提高。小微企业一般规模小,产品的市竞争力不强,缺乏独立的自有产权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公司实际控制人和管理层个人素质不高,管理粗放。大多数小微企业由于所处行业竞争充分,自身成本优势不明显,在宏观经济收缩时,成本转嫁能力有限,容易出现盈利下降甚至恶化的趋势。因此,小微企业授信的系统性风险不可小视。
(二)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小微企业依靠其灵活的机制和寻找政策漏洞的能力,相对容易地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在如何发展企业的问题上,仍习惯热衷于寻找捷径,利用法律法规的灰色地带,规避税款缴交责任,忽视企业道德建设,不规范经营行为时常发生,甚至不同程度上涉嫌偷税漏税。企业主更多地通过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构建良好的人脉关系,作为规避自身违规经营的手段。但这种关系并稳定,一旦失去头上绚丽的光环,银行业授信资产的风险将会不同程度暴露。
(三)治理结构不完善。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建立了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治理结构,财务管理缺乏规范,财务处理随意,信息缺乏客观和透明,财务报表可信度不高,公司财务失真和资金流动的隐蔽性,以及财务信息的人为操控,导致银行对企业资产状况、财务运作和经营管理的情况,较难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容易产生授信决策失误或信息滞后,延误授信风险控制的最佳时机。
(四)不能有效控制扩张欲望。小微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扩张欲望强烈。一方面利用高财务杠杆,增加银行贷款,投资或收购背离自身优势主业的公司,导致投资效益出现较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热衷于通过资本运作,炒作股票或房地产。在宏观经济形势较好,货币政策宽松的情况下,会形成资产迅速膨胀,财务数据令人眼花缭乱的状况。一旦宏观经济调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滑坡,可能出现财务状况恶化和流动性危机。
(五)抵押担保不能有效覆盖授信风险。一是小微企业可提供抵押的有效资产较少,更多情况下采取关联担保或企业间授信互保,形成债务链关系,银行授信的第二还款来源无法得到真正落实。一旦某一方涉诉,可能引发骨牌效应,形成严重的关联债务问题,造成银行资产损失的可能。二是部分授信客户存在抵押物高估现象,或者抵押物权利完整性的问题,未来变现较困难或成本较高。 二、小微企业授信风险的防范
虽然存在上述风险问题,但从大的方向来看,小微企业具有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等特点,所具有的体制优势、技术创
新优势、市场优势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亮点,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和依托。银行只有正视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风险和隐患,并合理规避,才能抓住这一市场机会,使小微企业成为银行未来的盈利基础。
(一)细化小微企业差别化授信政策。银行要深入研究民营企业授信的准入标准,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客户结构特征,根据不同地区、行业,制订差别化授信政策指导,赋予基层信贷管理部门更大的小微企业授信权限,充分发挥其和小微企业第一线接触的信息收集优势。 (二)合理配置信贷资源。银行应通过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扶持和培育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小微以企业客户群体。在产业导向上,优先支持发展高新技术型、先进技术型、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限制和淘汰耗能型、污染型、危险型及管理混乱、技术低下、工艺落后的小微企业。从企业素质看,优先支持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或正摆脱过分亲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小微企业,并全面考察主要经营者的教育背景和经营管理理念。
(三)严格防范道德风险。小微企业趋利性极强,既善于从监管和法律的漏洞获得超常规发展的机会,又精于利用一切合法和非法的方式逃避其应承担的风险,而将主要风险留给银行。因此,必须要重点防范小微企业道德风险。一是追加私人股东担保,使之承担无限责任,防止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出现困境时转移资产,实现“金蝉脱壳”。二是控制高比例的关联企业担保。关联企业不应作为主要担保人,而是作为追加担保对象。三是避免相互担保关系。银行应通过信贷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