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

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纲要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儒家

孟子

荀子

道家

法家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孔子 ——思想核心是“仁” ②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

① “仁政” ②“民贵君轻” “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唯物主义)

哲学思想:① “道”是世界的根本

② 朴素辩证

老子

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①法、术、势结合,主张韩非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

主张变法革新。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节俭”(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4、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

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

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①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末清初思想家

1、“异端”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

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在

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他还主张男女平等,歌颂农民起义。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学术上,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发明 造纸术

概况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①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

①西汉:发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

明植物纤维纸;

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极作用也最为显著;②作

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

术。

存、传播和继承。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