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学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摘 要】 本文以广州市学校社会工作为例,首先阐述了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现状与困境,最后论述了介入策略:加大宣传力度及社会资源链接、利用;建立与学校沟通的沟通机制;提升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 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学生工作;必要性;现实困境;介入策略
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工作大百科全书》中定义为:学校社会工作是为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或学校解决所遇到的某些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那么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学生工作有必要吗?广州市的学校社会工作现状如何?发展的策略是什么?
一、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社会工作时遇到了很多困境,遭遇了瓶颈,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越来越大,
需要各方互相配合,共同解决青少年的问题。 1、学生问题复杂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如吸毒、离家出走等,这些问题是学生个人难以解决困难的,而且学校现有的系统功能尚未能很好地应对。而社会工作者能够弥补学校工作的不足之处,充分调动和整合家庭、学校和社区资源,整合三方的资源为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提供多样化的青少年服务,让青少年获得更多专业指引和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带动更多社会力量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 2、学校工作体系的有限性
据笔者了解,广州市部分中学心理老师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而且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必然从学校管理出发,受制于学校氛围和教师角色,未能很好地建立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凭借其专业理论和工作技巧,尊重每一个学生,注重发掘人的潜能的,所以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促进青少年成长显得尤为必要。
3、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
中学生开始摆脱童年的稚气,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始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独立性大大加强。同时社交范围扩大,朋友和伙伴开始在他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儿童都开始意识到两性关系。社
会工作者能关注人与环境的互动,帮助儿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处理好两性关系。 二、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现状与困境
我国曾在二十世纪早期出现过基督青年会建立的青年会组织,在学校协助青少年处理个人生活与社会适应等问题,后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发展起来。自2002年,国内第一家社工机构――乐群社工服务社开始从事民工子弟学校的社会工作服务,重新揭开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序幕。广州首创了社会工作服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由政府出资金,交由公益性社团聘用专业社会工作者来承担项目,支持社工机构自主运行,使社工服务不断往专业化发展。政府作为购买者,会运用一系列指标对公益性社团的服务工作进行考核。 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广州市政府民政部门一年出资200万元购买社工服务,让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进驻学校、街道,对青少年进行引导,挖掘潜能,提高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2008年,海珠区政府出资200万元购买了“青年地带”社工服务,由中山大学启创社工发展协会负责运营,招聘专业社工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点服务。从2013年起,荔湾区等地的学校也开始探索社会工作者常驻学校的服务。 但是,学校的人员比较单一,管理相对完善,安排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