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An Introd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课程编号:022230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师范类) 先修课程:大学语文、哲学通论 后续课程:伦理学、中国哲学史

总 学 分:3学分 其中实验学分:0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国文化是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和方面,其精华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课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与特征;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提高他们的文史素养,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社会调查等方法。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1 2 3 4 绪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第三章 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 章目名称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4 10 6 8 序号 5 6 7 8 章目名称 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学 第五章 中国古代艺术 第六章 中国古代史学 第七章 中国古代哲学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6 7 6 7 绪论(4学时)

一、“文化”界说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四、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本章重点:文化的内涵。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难点: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10学时)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一、中国人起源

二、原始物质文化

旧石器时代的物质文化。新石器时代的物质文化。 三、原始观念文化

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四、原始社会组织

婚姻关系;氏族关系。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 五、上古文化分布

华夏文化集团。东夷文化集团。苗蛮文化集团。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一、殷商神本文化

商部落的发祥。尊神重巫。 二、周人的文化维新

完备的宗法制与分封制。制礼作乐。

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一、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促成士阶层崛起。激烈的兼并战争有利于文化传播与重组。列国争霸提供宽松学术环境。学术下移推动私学兴起。

二、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百家所指称。百家所依归。百家所论述。 三、华夏民族的最终形成

兼并战争带来文化融合。华夏族渐趋形成。

第四节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一、宏阔的文化精神

宏阔的追求成为秦汉文化精神的主旋律。注重中外文化的相互交融。 二、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经学成为官方哲学。以经取士的选官制度。儒学十三经。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一、玄学崛起

魏晋玄学的主要流派。玄学的主要课题。 二、道教创制与佛教传播

道教的产生。道教的基本信仰与教义。佛教的传入。 三、儒、玄、道、佛相互激荡

儒、玄、道、佛二学二教的相互冲突与相互整合。

第六节 隋唐:隆盛时代

一、文化背景

科举制度和均田制的推行。门阀世族势力的急剧没落。寒门庶族的崛起。 二、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

兼容并包的文化胸襟。三教并行的意识形态政策。广泛吸收外域文化。

三、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

文学、书法、绘画、雕刻、音乐、瓷器、建筑等艺术的全面繁荣。

第七节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一、理学建构

理学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宋代理学为历代统治者所尊奉。程朱理学影响中华民族性格。

二、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

两宋的士大夫文化表现出精致内趋的性格。 三、市民文化之勃兴

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文化的艺术形式。市民文化具有多元审美情趣和普及性。 四、教育和科技成就

第八节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的双重效应

宋文化的忧患意识。游牧民族从农耕文化中吸收到丰富营养。 二、元杂剧及其文化意义

元杂剧的创作背景。元杂剧的文化意义。

第九节 明清:沉暮与开新

一、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 大兴文字狱。崇正宗灭异端。 二、早期启蒙思潮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在中国微露萌芽。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明清时期启蒙思潮与西方文艺复兴的比较。

三、古典文化的大总结

图书典籍的整理、汇编。古典科技方面的成就。乾嘉学派。 本章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难点:中国传统文化各发展阶段的文化背景。。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

第二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6学时)

第一节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一、 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 战争、贸易。迁徙。通婚。

二、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 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特征。移民和教化。 三、少数民族的文化贡献

经济生活。衣着服饰。日常起居。音乐舞蹈。文史医学。

第二节 中外文化交汇

一、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

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是在汉唐期间,从地域来说,主要是西域以及南亚次大陆,从内容上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