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

小学校本教材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校本教材一(低年级)

编者的话

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根据冠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冠教发【2011】44号文件精神,我们编写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以下特点编排:

1.分年级推进。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 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弟子规》《千家诗》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诗经》《论语》《孟子》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分三个层面进行。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技艺层面,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实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光大华夏传统美德,秉承中华“礼仪之邦”之古风,习礼、厚德、雅行;树凛然之正气,养浩然之气节;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宽广包容的民族精神。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诵读中外传统诗文经典,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积淀智慧财富,生发创新胚芽。开发师生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对词吟诗作文、书法绘画搏弈,习得国学技艺,提高师生素质。德育处、团队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讲规范、促养成、树精魂”的育人工程,塑造“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中,让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始终在其中,并重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3.课内外结合。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师生共同成长。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教师发展是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和体现教师发展,从而摈弃过去单一的教师发展或学生发展,把师生发展统一起来、结合起来。

(古诗篇)

1、古朗月行(节选)李 白

小 时 不 识 月, 呼 作 白 玉 盘。 又 疑 瑶 台 镜, 飞 在 青 云 端。 2、咏 鹅骆宾王.唐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3、登鹳雀楼王之涣.唐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4、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静夜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6、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春夜喜雨 杜甫

好 雨 知 时 节 ,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 , 润 物 细 无 声 。 夜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 ,花 重 锦 官 城 。 9、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0、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1、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2、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3、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4、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5、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16、咏柳 贺知章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