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齿下沉压迫软组织,卡环压迫牙龈,连接杆压迫软组织,咬合过高,咀嚼时义齿不稳定,以及基托变形,均可导致大范围的弥漫性疼痛。其表现为黏膜譬肿、压痛明显。遇到此类情况可以扩大基托支持面积,增加间接固位体或糟支托数目,移动连接杆位置,调牙合解除牙合干扰等,以减轻黏膜的负荷。 20.人工牙牙合面过小、低牙合、牙合关系不好,义齿恢复的垂直距离过低,都可能降低咀嚼效能。需要升高咬合,加大牙合面,改变牙合面形态;在牙合面增加食物排溢道,增加牙尖斜度。如系基牙和牙槽嵴支持不够造成的,可增加基牙和加大基托面积,以增加基牙及牙槽嵴的支持力。 21.
①基牙的牙周情况较差,其对天然牙有夹板固定作用;
②末端基牙不宜用常规卡环固位对,可以用余留牙的倒凹获得固位;
③关键基牙缺失,需充分利用余留牙,加强义齿的固位和稳定作量;
④远中游离缺失伴有前部牙缺失,缺隙两侧余留牙扭转或倾斜时,采用悬锁义齿比较容易就位; ⑤由于先天畸形、外科手术或外伤等造成口腔硬软组织的大面积畸形者,义齿可得到良好的固位和獠足。 22.牙合支托是卡环体向基牙牙合面方向延伸的部分,具有较高的强度,主要作用是防止义齿纵向移位,起支持作用,并使牙合力沿基牙的长轴方向传导。牙合支托还有一定的稳定作用。此外,牙合支托还可用于防止食物嵌塞,加大的牙合支托用于恢复咬合接触不良的咬合关系等。牙合支托是最常用的设计,而位于基牙切线的切支托和位于基牙舌隆突的舌支托,则是较特殊的设计,其作用与牙合支托相似。 牙合支托的设计要求包括:
(1) 牙合支托的位置 牙合支托应该设置在基牙邻接缺隙侧的边缘嵴上,即缺隙两旁基牙牙合面的近远中:边缘嵴上。近中牙合支托则设计在基牙的非缺隙侧,如果咬合过紧不易获得牙合支托位置,可以设置在下颌磨牙的舌沟处。此外,尖牙的舌隆突,切牙的唇外展隙,甚至上颌磨牙的颊沟,均可设计骀支托,应根据患者牙体、牙列的具体情况设计。 (2) 牙合支托与基牙长轴的关系 一般认为基牙上牙合支托凹底应该与基牙长轴垂直。关于牙合支托凹底郝的设计形式,生物力学研究证明牙合支托凹底与基牙长轴轴线呈正20。夹角时,基牙牙周应力分布最均匀,即牙合支托所承受的作用力顺基牙长轴方向传导,不致使基牙倾斜移位。 (3) 牙合支托大小和形态一般将牙合支托按匙形设计,前窄后宽,牙合面中心窄,近牙合缘变宽。前薄后厚,牙合面中央薄,近边缘处厚,且圆钝。铸造牙合支托的颊舌径宽度约为磨牙颊舌径的1/3,前磨牙颊舌径的1/2。虽然牙合支托较长者,其基牙牙周膜受力均匀,但临床一般是将牙合支托长度设计为磨牙近远中径的1/4或者前磨牙近远中径的1/3。 (4) 牙合支托的强度和咬合的关系 牙合支托的支托凹应该预备出足够的空间,以保证牙合支托的强度;而选择强度高的材料可以减小牙合支托的厚度,减少对咬合的影响。
23.为了保护口腔软、硬组织的健康,选择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特别是整铸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时,应该采取下列的一些措施: (1)采取分散牙合力的设计,减少基牙和支持组织的负荷,具体方法包括: ①多用牙合支托;
②尽可能增大基托面积; ③减少早接触点,建立平衡牙合;
④对于游离端缺失,至少选择2个基牙。 (2)尽量暴露基牙的牙面,为自洁作用的发挥提供环境条件:
①设计合理的卡环类型,多用锻丝卡环和杆型卡环:
(多设计合理的卡环数量,一般不超过4个; ③高度抛光铸造卡环的组织面。
(3)利用可以使用的天然间隙,尽量少磨除牙体组织.
(4)基托和连接体伸展得当,不妨碍组织的功能活动,同时应离开基牙及余留牙龈缘。
(5)下列情况应恢复正中关系和垂直距离: ①Kennedy第一、第二类缺失; ②上下颌交叉缺失;
③前牙全部缺失伴有部分后牙缺失; ④咬合关系差,牙合面磨耗严重或余留牙丧失牙合关系。
24.(1)游离端鞍基在垂直方向上的移位:垂直受载时,基牙和覆盖在缺牙区牙槽嵴上的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移动,由于垂直向分力是牙合力的主体,故游离鞍